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遠山里的鄉村醫生
“45個高血壓、14個糖尿病、3個重癥精神病,還有6個孕婦和11個7歲以下的兒童。”即使和家人在縣城過年,唐保兒心里還是惦記著山上的病人。
這位64歲的老人有時會忘記孫子的年齡,但如果問他唐河底村的孕婦什么時候需要產檢,全峪村的小孩兒什么時候要打預防針,南羊圈村的高血壓老人要吃什么藥,他卻了如指掌。
唐保兒是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來遠鎮東魚溝村的一名鄉村醫生,地處山區的東魚溝村由29個自然村組成,唐保兒的病人就遍布在這些村莊里。以東魚 溝村衛生所為圓心,近到4公里的全峪村,遠至20公里的石青坡南羊圈村,唐保兒挎著他的出診包,在這個半徑20公里的圓面上,數十載如一日地走了48年。
正月初十,唐保兒接到村里病人的電話,早就在縣城坐不住的他隨便吃了幾個餃子,穿上大衣,出門前親了親孫子的臉,直奔村衛生所。
來遠鎮前幾天剛剛下過一場雪,憋了整個冬天的大雪鉚足勁下了三天三夜。從縣城通往來遠的山路上積雪還未融化,遠山一片濃霧,看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路。汽車在雪地上緩緩前行,快到東魚溝村時,唐保兒讓司機停了下來,“前面的路汽車開不過去,我下來吧”。
步行約15分鐘,來到了東魚溝村的衛生所,院子里停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車座上的雪還沒有化完。唐保兒一邊往屋里走,一邊告訴記者:“這個 病人叫李潤香,住在全峪村。李潤香的妻子電話里說他臥床四五天了,我得去看看。”他從藥品柜里麻利地取出幾瓶液體塞進出診包,又帶了一些藥品,便匆匆上路 了。
“以前通信不發達的時候,誰家有病人,都打發家里人跑來叫。現在條件好了,哪家有什么事兒,打個電話過來,咱就能出門。天氣好的時候,我騎 摩托車,但不少村子的路都不好走,很多時候還是得步行。”在山里跑久了,唐保兒把每個村的方位和山里的地形都摸清了,哪些村汽車進得去,哪些摩托車進得 去,哪些只能步行,他都爛熟于心。
趕路的時候,唐保兒和記者聊起他當鄉村醫生的經歷。
由于東魚溝村地處貧困山區,道路崎嶇,大多數自然村交通不便,給村民就醫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唐保兒從小就目睹有的鄉親由于村里沒有醫生,得病后貽誤了最佳救治時機而沒被救活。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要當一名鄉村醫生。
1966年,他從農村衛校畢業后就回到村里,開始為鄉親們服務。唐保兒念的是全科,什么病都可以看,但因為剛開始經驗不足,并沒有什么人愿意找他看病。待在衛生所里,他沒事就讀書,常常因為有不懂的醫學問題,走幾里山路到鄉衛生院找人請教……
到全峪村的時候,山里的霧氣已經散去,唐保兒輕車熟路地往李潤香家里走。李潤香的愛人透過玻璃窗看到有人進門,趕緊迎了出來,唐保兒顧不上 寒暄,進屋就開始給病人診斷。看著唐保兒給丈夫診治,李潤香的愛人招呼記者坐在火爐旁。“我們全村的人都認識唐大夫,他可盡心了,誰家有人生病,打個電話 他就來。每次出診他都不收出診費,村里的孤寡老人有時候付不起藥錢,他都給墊著。他姐姐原來是縣人民醫院的干部,讓他去縣醫院工作,他都沒去……”
說話的功夫,唐保兒已經給李潤香打上了點滴,他悉心叮囑道:“就是著涼了,沒什么事,給你開點藥要記得按時吃。”轉過頭,他又和李潤香的愛人說:“這個點滴別滴太快,他要是覺得手涼,拿個暖水袋給墊上,有什么事隨時聯系我,明天我再過來看看。”
離開李潤香家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唐保兒裹緊大衣跟記者說:“咱們得走快點了,要不等會兒天黑下來就更冷了。”
山風漸起,卷著樹上的積雪打在臉上。“每次出診都挺有樂趣的,中午到誰家,就在誰家吃飯;晚上到了哪個村回不來了,就住在哪個村。鄉親們待你像親人一樣,你也跟他們親,每次趕路都跟回家一樣。”唐保兒笑笑,繼續趕路。
這樣一名鄉村醫生,常年奔走在這29個自然村,每年有300多天都在百姓家中,在曲折的山路上,他一年要走4000多公里。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醫生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