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乾隆僅書畫印璽就有500多方

2015年08月10日 17:05 | 作者:梁志欽| 來源:新快報
分享到: 

 

 戰國晉系的璽印 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戰國晉系的璽印 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乾隆 十全老人之寶

 乾隆 十全老人之寶

 

 

乾隆 太上皇帝之寶

乾隆 太上皇帝之寶

 

  從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一種憑證的信物和管理身份的象征,到唐宋開始衍生出抒發情懷的文人閑章,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到清代乾隆更把“閑章”功能發揮到極致,個人璽印多達1800多方,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館員郭福祥研究稱,康熙寶璽多反映古代先哲思想,乾隆光書畫印璽就多達500多方。

 

  中國璽印的本質就是憑證的信物

 

  由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政治變化的情況,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業活動的頻繁,需要有一種憑證的信物來檢驗通關的貨物,在國家征收貢物入庫收藏時,對物品檢驗后,也需要用憑證的信物來封緘收存。

 

  另外,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人聰的研究,由于宗法制度的瓦解,世官世祿的廢除,士階層的興起,官僚制度的形成,國君與所任命的官吏之間也需要有一種憑證的信物來表明相互之間的從屬關系,同時也作為官吏的身份和行使職權的憑證。“中國古代的璽印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適應社會客觀的需要而產生的,它的出現最早應在春秋時期,到戰國逐漸普遍使用。”

 

  在王人聰看來,中國璽印的本質,就是憑證的信物,但隨著歷史發展,逐漸出現了印文為吉語、箴言、肖形等的內容,例如元明以來所出現的以詩詞等閑文入印的篆刻作品,雖無憑證的作用,但也可歸入璽印類。

 

  戰國時期大多數為銅印 漢代建立官印制度

 

  據了解,戰國時期大多數為銅印,只有少數是用銀或玉、骨、琉璃、石、陶等質料制作的。有官璽和私璽。而印文則采用篆文。鈕式多為鼻鈕、壇鈕或橛鈕,印面以方形為主,也有長方形、圓形。

 

  但到了秦國,戰國時那些印文字體各異,形制有別的六國璽印已經絕跡,取而代之的是字體和形制都風格一致的秦印。秦始皇為了維護專制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規定只有皇帝的璽印才可稱璽和用玉制作,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后世多把皇帝用璽稱為“玉璽”。

 

  作為中國璽印發展的鼎盛時期,漢代璽印的數量日漸繁多,內容豐富,形式多姿多彩,不論鑄造工藝或篆刻藝術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王人聰介紹:“鈕式有鼻鈕、瓦鈕、橋鈕、龜鈕、蛇鈕、魚鈕、覆斗鈕、駝鈕、螭虎鈕等,漢武帝曾兩次對印制的頒令,一套依照官秩尊卑而區別百官官印的質地、尺寸、鈕式、印綬、稱謂以及字數的官印制度便建立起來了。”

 

  隋唐之后璽印出現抒發文人情懷的閑章

 

  中國璽印發展在漢代,但轉變在隋唐,這跟紙張的普遍使用和簡牘與封泥的廢止有密切關系,其中突出表現為“官印不署吏員的官職名,而是署官署名,官署印代替了職官名。”另外,印面尺寸開始變大,“方寸印”的形式逐步被改變。

 

  而到了宋元文人階層流行,璽印職能從憑證、職銜作用開始衍生出抒發文人情懷的閑章成為流行,包括后來的皇帝寶璽,也不乏抒發自己胸中情懷的璽印,從唐代唐太宗初見端倪,到宋徽宗發展較為成熟。

 

  但據了解,明以前的皇帝印章,隨著朝代的更迭,能夠留存下來的非常少。目前較多的只有清代皇帝的璽印,清朝滅亡以后比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其中,尤以康熙和乾隆較為典型。

 

  康熙閑章在許多方面反映他的帝王風貌

 

  從存世實物看,康熙寶璽多為田黃石和壽山石。而其用璽習慣也有據可依,由于康熙對書法十分喜愛,政事之余經常揮毫潑墨,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對于不同的裝裱形式,康熙鈐用的寶璽也有所不同,比如開本小的,會鈐“康熙御筆之寶”或在冊的末頁鈐“萬幾余暇”、“體元主人”等兩方小璽。而引首則通常有“勤民”、“惜光陰”等。

 

  在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館員郭福祥看來,作為深受漢文化影響的皇帝,康熙刻制如此多的閑章并不是偶然,結合他的言與行,可以發現康熙閑章在許多方面反映了他的帝王風貌,具有相當的針對性。

 

  其中,“敬天勤民”簡單四個字則蘊含了康熙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郭福祥認為“他把‘天’與‘民’等同看待,認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意即天意’。康熙帝的這些認識,無疑賦予敬天一種新的含義,與單純的講求天命是有本質區別的”。

 

  而從康熙的御制詩文集中,也經常可以看到他對勤政的記述:“每以民生為念,夙興夜寐,無時不懈也”,更言“朕先憂而飲食俱廢者,為民也”。

 

  根據郭福祥的研究,在康熙皇帝的寶璽中,有一類璽文諸如“我思故人”、“惟堯則之”、“坦坦蕩蕩”等,多與摹古、學古有關,可知康熙帝對古代先哲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視。“康熙帝以堯、舜、禹、湯、文、武、成王等歷代賢君圣人為榜樣,以儒家修身之道為準則,不斷完善自己,這是他的目標。而‘惟堯則之’等寶璽恰恰反映了他這一思想和追求。”

 

  乾隆璽印比清代其他皇帝璽印的總和還多

 

  經過前朝的積累和發展,乾隆時期社會、經濟和文化達到了空前繁榮,其中手工藝制造水平更發展到了極致。璽印方面,據《乾隆寶藪》及現藏實物粗略估計,乾隆一生共刻寶璽1800多方,不但是歷代皇帝中,璽印最多的一位,更比整個清代其他所有皇帝的璽印的總和還多。其中,壽山石刻制的寶璽有609方、青田石190多方、昌化石13方。

 

  郭福祥認為,乾隆時期隨著西北邊疆的問鼎,大量優質玉材充貢內廷,宮廷御用玉器的制作量大增,玉器雕刻工藝迅猛發展,為玉質寶璽的大量制作提供了物質和技術保證。“光是玉石質地就包括碧玉、青白玉、白玉、青玉、墨玉、漢玉等。”

 

  如果說康熙深受漢文化影響可在璽文中得以反映,那乾隆則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有大批璽文來自中國古典典籍,例如出自《論語》的璽印“知者樂”、“仁者壽”;出自《詩經》的有“思無邪”;出自《尚書》的有“德日新”“主善為師”;出自《周易》的有“自強不息”“成性存存”,還有一些璽文擇取古代著名詩文,如“心清聞妙香”等。

 

  重復品較多是乾隆寶璽一大特點

 

  通過璽文,說乾隆是最自戀的皇帝,也不為過。郭福祥撰文介紹,他每逢國事家事,都要刻制寶璽以為紀年,例如其在位四十五年,年過七十,便用杜甫詩句鐫古“稀天子之寶”以為紀念,而在位六十年,禪位于皇十五子,成為清代歷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便又刻“太上皇帝之寶”,再如為紀念其在位期間十次遠征邊疆的重大勝利,特鐫“十全老人之寶”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寶璽在他去世之前不斷地被復制,數量很多。甚至同一璽文更有刻制幾十方之多,因此,重復品較多成為乾隆寶璽的又一大特點。

 

  繼宋徽宗之后,乾隆也許算是又一典型的酷愛書畫藝術的皇帝之一,據統計,僅出現于書畫作品中的乾隆印章即多達500多方,郭福祥認為:“乾隆對古代藝術品的鑒賞力很高,把‘情賞’看作是藝術鑒賞的最高境界。他體驗,咀嚼作品的意境。”正因如此,他對古代藝術品的整理尤為重視,在位期間,他欽定、編纂、刊刻了大量有關古代文化藝術品的著錄書目,如《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鑒》等,凡是被著錄的書目收入的作品,都要鈐蓋相應書籍的印章,作為收藏的憑證。(梁志欽)

 

編輯:陳佳

關鍵詞:乾隆 書畫印璽 500多方 信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V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一二三四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