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紙酒”變“空頭支票”?上海酒類投資風險爆發
人民網上海11月20日電 (王若宇)在中信銀行長沙分行向上海國際國際酒業交易中心兌付總額4900萬元《履約保函》之后,上海首例酒類投資風險事件暫告一段落。目前,不少投資人已通過酒交中心平臺獲得本金和收益在內的回報。然而受到市場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沖擊,酒企財務狀況整體堪憂。“紙酒”的集中兌付期遭遇行業寒冬,如果不能按約回購的酒企越來越多,投資人手中的“紙酒”無疑將變成“空頭支票”。
“年收益15%的理財產品”
這起震驚業界的酒類投資違約事件緣起湖南勝景干黃公司未能按照約定價格回購投資人手中持有的“紙酒”。
盡管風險爆發早有征兆,但早前酒類投資在上海依然炙手可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要求掛牌酒企簽訂合約,如果上市酒品在規定時間內價格未能上漲至一定幅度,酒企將以發售價的115%回購“紙酒”。勝景干黃投資者翁先生向人民財經表示,對持有人而言,“紙酒”相當于年收益15%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反之,對酒企而言,“紙酒”相當于一年期融資產品,資金成本為15%。
2013年11月,勝景干黃公司發售的黃酒產品登錄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按照酒企與交易中心的約定,如果產品交易價格連續不能達到預期,一年后勝景干黃將以發售價的115%對投資人手中的“紙酒”進行回購。時至今年11月,正當投資人靜待手中“紙酒”升值之際,勝景干黃卻出現違約,無力向酒交中心支付數千萬元的回購款項。投資人手中的“紙酒”瞬間變成一張無處兌現的“空頭支票”。
酒業冬天醞釀投資“空頭支票”
中國酒業流通協會副會長劉員向人民財經表示,酒企通過發售“紙酒”進行融資是近三年內流行起來的。這一融資方式在誕生之初,行業形勢還比較好;但如今酒企正遭遇歷史性變革,酒企的財務壓力前所未有。
多數“紙酒”約定的回購期限是1至2年。但是行業的巨變就是發生在這兩年之間。從2014年上市酒企上半年財報看,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告下滑,其中五糧液實現營收117億元,同比下降25%;凈利潤40億元,同比下降31%。洋河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收87億元,同比下降8%;凈利潤29億元,同比下降13%。其他品牌凈利下滑在五成至八成之間,更有酒企創下歷史最大虧損。
“如果承諾回購‘紙酒’,那企業還是應該回購”,劉員認為。
但現實情況恰恰是,今天的酒企是否有能力兌現兩年前開出的支票?
上海酒交中心風險事件爆發后,人民財經多次嘗試聯系勝景干黃未果。而業內多個信源透露,勝景干黃或考慮單方面撕毀合同。上海酒交中心董事長李雯峰向人民財經證實,中信銀行高層以短信方式告知他:勝景干黃要起訴酒交中心。
“某些酒企,打算以強制溢價115%(回購)屬于強迫行為、違反公平為由,申訴其和酒交所之間的回購協議無效”,消息人士說。而一旦這樣的申訴浮出水面,那么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將遭遇成立以來最大“地雷”。
“紙酒”“暗雷”一觸即發
從保本保息穩健投資,到酒企一旦違約就無處兌付——對投資人而言,“紙酒”理財“暗雷”正一觸即發。
對于“紙酒”的投資風險,業內早有清醒的認識。上海酒交中心出離人士向人民財經透露,“紙酒”和“紙黃金”不同,沒有公開透明的定價體系。一款紙酒發行價多少、市場價多少、是否具備升值空間全憑“專家一句話”。
“許多紙酒品類,其品種在市場上難覓蹤跡,更無公允價格;這導致一旦酒企不愿回購,紙酒很難再銷售出去,更別談升值。”
上述觀點并非危言聳聽。從上海酒交中心披露的2014年二季度交易數據看,多支酒品不是沒有成交,就是大幅下跌。其中,“中國品味”在6月、7月、8月都沒有成交。而“中國養金獎”則在7月份創下57%的超級跌幅。
數據顯示,平臺上正常交易的酒品均屬市場熟知品牌,成交價格大都在漲跌2%范圍內浮動。許多消費者并不知曉的酒品則有價無市或者走勢低迷。
目前,“紙酒”的投資風險來源于三個方面:
首先,酒業行情整體低迷,酒企財務狀況急轉直下,一旦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像勝景干黃這樣無力回購“紙酒”的案例勢必增多,帶給投資人重大風險。
其次,行業缺少公允標準。“紙酒”金融化之后,酒企只要愿意承擔上海酒交中心15%的融資產品,就可以隨意發售酒品。一些不為人知的酒品掛牌賣多少錢完全是“發審會”說了算。發審會成員又來自行業內部,相關利益盤根錯節,既不獨立也無國際公允標準。
再者,“紙酒”投資從誕生之初就游走在灰色地帶。酒企向銀行融資需要提供征信材料和資產抵押,但向酒交所融資則完全不受銀監會的監管,紙酒的證券化交易亦不受證監會監管。行業金融化之后,卻游離在金融監管體系之外。
“希望勝景干黃的違約,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關注酒交所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一名投資人向人民財經表示。
編輯:付裕
關鍵詞:紙酒 上海 酒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