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元鈞粗獷有余精細不足
元鈞窯月白釉紅斑帶蓋梅瓶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黃衛文
絢麗多彩的鈞窯瓷器是我國古代北方地區的重要瓷器產品之一,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歷來被人們所珍視。多年來在今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山東、內蒙古、遼寧、江西等地考古發現的元代墓葬、窖藏、城市居民遺址或古代貿易沉船中都經常發現鈞窯類型的瓷器或者瓷片標本,這表明鈞瓷在元代仍是一種廣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元代鈞窯的生產規模和影響也因此進一步擴大。迄今,考古調查或發掘的燒造鈞窯類型瓷器的元代瓷窯遺址除禹州鈞瓷原產地外,在北方許多省區及南方一些省區都有發現。
元代鈞窯制瓷生產極為興盛的同時,在產品造型、胎釉特征、裝飾風格等方面與前代宋金時期相比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展現出自身的時代風貌,因此今人對鈞窯這一時期的產品常有“元鈞”的稱謂。
元鈞瓷器造型仍以民間日用的碗、盤、碟、瓶、罐、爐等為主,此外還有高足杯、洗、缽、大盆、執壺等,造型風格有著元代瓷器的普遍特點,常見形體高大之器,胎體也多比較厚重。
在制作工藝上,元鈞的胎土淘洗多不夠純凈,含雜質多,胎體燒結也不充分,胎質顯得較粗,胎色除典型的鐵褐色之外,因產地或原料差異也見有灰白或土黃等色。此外,由于拉坯修足工藝不夠精細,碗、盤、洗、碟等器的外底中心常有臍狀凸起,俗稱“雞心”,這一特點在元代其他瓷窯產品中也常見到。
在釉面特征上,元鈞器施釉普遍較厚且多有垂流,有的流釉嚴重有如蠟淚,釉面多見明顯的氣泡和棕眼,多數器物外壁施釉一般不到底,足內則基本不施釉,常見釉色除典型鈞瓷的天藍、月白等色外,還有青灰、青綠、醬色釉等。
元鈞器的裝飾以素面為主,前代流行的窯變銅紅彩斑裝飾雖仍有使用,但比金代減少,彩斑的數量也不多,與釉面的融合時有欠缺,不似宋金時期鈞瓷上的彩斑浸潤自然。此外,少數元鈞制品如三足爐等亦見以塑貼或鏤雕手法飾有龍、獸面或折枝朵花等裝飾。
文/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衛文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鈞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