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民國漢君壺瓷器收藏鑒賞
來源:收藏快報
紫砂器的盛行是因茶而起,故而時至今日,雖然紫砂器種類眾多,有文房雅玩、碗盤盆瓶、雕塑擺件……,而茶具仍是最富代表性。紫砂壺不僅可以沏茶,也能傳播飲茶文化,因為壺上陶刻大多與茶相關。今天要介紹的這一持漢君壺也是如此。此壺用料精細,泥色勻潤,做工精到,線條挺括,有骨有肉,不臃不坍。壺體通高8.5厘米,壺身腰部平圓,肩腹收斂,嵌蓋平整,與壺口相合緊密而通轉,鈕作橋形,耳把彎流作暗接,與壺身渾如一體,顯出作者功力不俗。壺的造型古雅簡潔,器身裝飾也格外素雅,在壺身中部平直的立面上施以陶刻,一面刻折枝梅花,下刀簡潔利落;另一面鐫七言詩句:“瓶懸金粉師應有”,字跡清瘦勁挺文氣十足,陶刻署款:跂陶。翻過底面,可見圈足內一枚圓形印款:金鼎商標,壺蓋內亦有一方款:熙臣。
刻者跂陶,即吳漢文,乃金鼎商標所有人,吳德盛陶器行老板,清末民國著名陶刻家。吳漢文是一位文化品位很高的陶藝家,民國時期曾與國民黨元老于右任交往,于右任曾為其作品題款,以示欣賞。熙臣姓王,民國年間宜興制壺名工,曾受聘于吳德盛制陶,亦曾往上海鐵畫軒制作仿古紫砂器,其作品以精細著稱。此壺當為王熙臣受聘于吳德盛時制品,高手制作,名家陶刻,十分珍貴。
此壺銘文不似一般壺銘直白,需要觀者用心領會。佛說世間萬相皆為虛幻,是五濁惡世也是佛國凈土,依眾生修為不同而所見不同。壺與人之間有互動,你對它認識多少,它帶給你的情趣就有多少。“瓶懸金粉師應有”句出北宋詩人林逋所作《嘗茶次寄越僧靈皎》,詩作全文為:“白云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靜試恰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瓶懸金粉師應有,筯點瓊花我自珍。清話幾時搔首后,愿和松色勸三巡。”
林逋(967—1028),字君復,這個名字在今天不太為人熟知,他的另一個名字:林和靖,知道的人就多些,這“和靖”二字是其逝后宋仁宗賜與的謚號,而稱和靖先生又不如說“梅妻鶴子”影響更為廣泛。這位和靖先生學養深厚,性情恬淡,一生不仕亦不娶,只與高僧詩友往來,青年時代漫游江淮,中年后隱居于杭州西湖,結廬孤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每有客至,童子即放鶴高飛,駕舟游于湖上的林逋看見,便棹舟而歸。
林和靖一生不求聞達,善于書畫長于詩文,卻隨作隨棄,不欲以此揚名。幸有旁人存心記錄,才有現今留存的300余首詩作。他詩中關于茶的名句不少,“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也是紫砂陶人熱衷使用的砂壺銘文。這首《嘗茶次寄越僧靈皎》主題是品茶憶友。詩中提到的白云峰,在杭州上天竺山最高處,昔有白云寺,白云茶即產于峰下。“瓶懸金粉師應有,筯點瓊花我自珍。”是和靖先生對僧人靈皎所說。宋時飲茶不是一件簡單事,所用器具種類繁多,有風爐、湯瓶、茶盞、匙、筅等,還得有碾茶為末的碾和篩選茶粉的籮等工具。瓶懸金粉,約指越僧靈皎飲茶時所使用的涂有金粉的湯瓶。古代飲茶風行一個重要原因是因寺茶而起,禪茶一味嘛,寺僧飲茶的工具也極為講究,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一套多件唐代鎏金銀茶具真正令人嘆為觀止,越僧靈皎用的或許沒有那么精美,從詩中可知瓶上也敷有金粉。和靖先生飲茶沒金瓶可用,他也不以為意,看著茶盞中浮起點點瓊花已是心滿意足了。宋時點茶以茶筅在盞中攪動打出茶沫,乳花、瓊花、雪乳、雪浪皆指茶湯經攪拌后所起的沫餑。不在意用具奢華與否,只關注茶湯本身,這也是和靖先生沖淡性情的體現。
一只看似平常的紫砂壺,就這樣低調地散發著不盡的內涵,認識它,讀懂它,讓人享受到玩壺的真趣。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民國漢君壺瓷器 收藏 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