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靈魂的震撼

2014年07月21日 09:16 |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 何香久|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編者按:

  電視劇《焦裕祿》在央視播出以來,受到廣泛歡迎,焦裕祿這位被歷史銘記的人民公仆再次感動了無數中國人。作為該劇編劇的全國政協委員何香久對《焦裕祿》的創作深有感悟。自本期始,本刊特開辟專欄“編劇手記”,陸續刊登何香久在該劇創作過程中一個個難忘的瞬間。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萬伯翱先生把長篇電視劇《焦裕祿》編劇的選題交給我時,說了一句讓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話,他說:“再過一千年,人們也不會忘記焦裕祿。”

  那是2009年秋天,在北京河北辦事處的一間客房里,萬伯翱先生、浙江永樂影視公司總經理程力棟先生、《焦裕祿傳》的作者之一陳新先生等和我一起溝通這部30集電視劇的創作。他們選定我擔綱劇本的編劇。當時,永樂公司拍攝的長篇電視劇《雷鋒》已經封鏡,正在做后期。

  接了這個劇本,很多朋友都說這是個不好寫的本子,有的朋友干脆勸我不要碰這個題材。他們的意思我心知肚明,我知道這個選題有太多的挑戰性。關于焦裕祿,上世紀60年代有穆青、周原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上世紀90年代有李雪健主演的電影《焦裕祿》,還有那么多的傳記作品。可以說,焦裕祿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已經定了型,甚至定了性。我還怎么寫?這是最大的顧慮。其次,我們的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這個人物的時代意義如何把握?這是又一層顧慮。

  我決定先到蘭考走一走。

  到蘭考那天已經是下午5點多鐘了,先去拜謁焦陵。

  我看見焦裕祿同志墳前擺放著供品,而且那供品還是新的,我感到很奇怪,就問蘭考的同志:今天是什么日子,為什么有人來給焦書記上墳?蘭考的同志說:這里經常有人來擺放供品,鮮花、蒸饃、水果等等,從來沒間斷過。蘭考的老百姓把焦書記當成了神——當然是他們心目中的人格神。他們有高興的事,來向焦書記說一說,有什么委屈的事,也愿意跟老書記念叨念叨。

  這件事一下子就把我強烈地震撼了。

  一個領導干部,去世快50年了,人們還那么懷念他,這個場景對我心靈的觸動之深,難以用語言形容。說實在話,在接受這個創作選題的時候,我是有很多顧慮的。但是一進蘭考看到的這個場景,我的信心陡然增加。

  接下來采訪,我每天都處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焦裕祿紀念館里,我看到了焦裕祿遺物,他穿過的衣物上打滿了補丁,一床褥子上的補丁有40多個,一床被子補得看不出原來的顏色。還有他下鄉騎的自行車,他辦公室里的那把破了一個大洞的藤椅。焦裕祿到蘭考工作時,他的肝病已經很厲害了,肝痛難忍,手邊有什么東西就抄在手里,在肝部頂一下。笤帚把、茶缸蓋、鋼筆桿、鐵鍬柄,抓到什么就拿過來壓在肝部,藤椅上的那個大洞,就是這么頂出來的。

  在焦裕祿的遺物前,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淚水。

  我采訪了焦裕祿的老同事、老部下、蘭考的鄉親等120多人,很多人一提起焦裕祿,就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我來蘭考之前,和《焦裕祿傳》的作者陳新先生談這個題材,陳新老師講到焦裕祿,掩面飲泣,一個70多歲的老人,哭得像個孩子一樣。他說:“我就不能說焦裕祿,情感上受不了,支持不住。”這使我感情受到的巨大沖擊。一個人離世近50年,還能讓想起他的人落淚,這說明焦裕祿真正活在人民心里,說明我們這個時代,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對這個偉大靈魂的呼喚。“百姓誰不愛好官”?一個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領導干部,人民必然把他放在自己心中的最高位置上。

  蘭考的采訪讓我堅定了信念:我應該寫焦裕祿,而且一定要寫好焦裕祿。作為一個作家,同時也作為一個領導干部,這是責任所系,使命所系,更是良心所系。

  在蘭考,我聽到最多的,是關于焦裕祿與人民群眾那種“血濃于水”的情感的描述。

  焦裕祿到蘭考工作,可以說是“受命于危難之間”。

  蘭考縣從歷史上就多災多難。翻一翻舊縣志,那些記載讓人毛骨悚然。明崇禎十一年到十三年,連續3年大旱,赤地千里,田野一空,出現了“三人同行,二人同食一人”的現象。縣志還記載著“若有人死不葬,煮而食之”。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蘭考的災難?是黃河泛濫。天下黃河十八彎,最后一道彎在蘭考。歷史上記載,從1477年到1785年的400多年間,黃河在蘭考境內先后決口29次,有8次大水漫堤,全境成為澤國。黃河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泥河,到中下游的黃河里面一年流挾的泥沙有16億噸,這么多的泥沙高到一定的時候,決堤就是必然的事。今日蘭考有籍可考的黃河故道有11條,11條黃河故道形成了更多的黃河故堤,故堤環繞沙丘,又形成上百個風口,給這個縣留下大片的沙荒地、鹽堿灘,風沙、內澇、鹽堿成為亙古不變的“三害”。

  焦裕祿到蘭考時是1962年底,三年自然災害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嚴重的一年。一冬無雪,三春無雨,風沙打死21萬多畝麥子,秋天又遭內澇,淹死30萬畝莊稼,鹽堿地堿死10多萬畝青苗。當時蘭考所有耕地加起來不足100萬畝。畝產不足40斤,全縣糧食產量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全縣36萬人,災民就有近20萬人。開封地委為了改變蘭考狀況,先后物色過幾個干部去任職,可人家一聽說去蘭考,就連連搖頭。最后物色了正在尉氏當縣委副書記的焦裕祿,地委領導找他談話,直言不諱地告訴他,蘭考是全地區最苦的一個縣,最窮的一個縣,最困難的一個縣。面對三個“最”字,焦裕祿沒有半點猶豫。他說什么?他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工作。”他還表示:“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那里!”

  焦裕祿剛到蘭考工作時,干部隊伍思想不穩定。工作環境太艱苦了,所以很多干部都想方設法調出蘭考。有個干部編了個歌謠,叫“十二愁”,說:“吃也愁,燒也愁,穿也愁,住也愁;前也愁,后也愁,黑也愁,白也愁;出門愁,進門愁,愁來愁去沒有頭。”

  當時蘭考縣有個特殊的機構——“勸阻辦公室”。“勸阻辦”是蘭考當時特有的產物,全國2000多個建制縣,只有蘭考有“勸阻辦”。因為蘭考逃荒要飯的人多,縣委就專門成立了一個勸阻流民的辦公室,各公社、各大隊都有相應機構,在村里勸,在路口截,在車站堵,目的只有一個:減少災民外流。焦裕祿到蘭考沒幾天,就把“勸阻辦公室”這塊牌子摘了,掛上去的是“除三害辦公室”的牌子。

  這兩個辦公室的一撤一立,也是焦裕祿改變黨和政府工作態度和作風的第一個大舉措。也是向群眾表明黨和政府的決心:不再回避問題,而是直面困難,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蘭考面貌。

  從縣檔案館借出1962年到1964年上半年的縣委工作檔案,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475天,逐日梳理,編制了一個日程表,這個日程表編排完了,我蒙上被子大哭了一場。475天,除了治病的那段日子,焦裕祿幾乎天天在第一線,每天都有動人的故事發生。

  蘭考有200多個村莊,焦裕祿在蘭考當縣委書記的一年半時間內,走了122個。他不是“走馬觀花”,不是“蜻蜓點水”,而是坐到群眾家的炕頭上,深入到牛屋里,把身子撲到大田中。焦裕祿一進村,挨家挨戶串門,如果趕上吃飯時,第一個動作是掀開鍋蓋看一看,看看群眾有沒有吃的,吃什么。再看柜里有沒有糧食,有沒有棉衣棉被。見了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就喊娘,老人們說:“你是縣委書記,把俺叫娘,俺怎么擔得起呀?”焦裕祿說:“在俺山東老家,俺娘也是您這個歲數。”他真正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在蘭考,我發現人們說起焦裕祿,大都不稱“焦書記”,而直呼“老焦”,一聲聲“老焦”,讓我一次次怦然心動,熱淚難禁。

  當年大通訊的作者穆青、馮健、周原1990年重返蘭考,寫下《人民呼喚焦裕祿》。文章寫道:“蘭考人心目中,焦裕祿沒有死。在村頭、田間,在農舍、牛屋,在農村飯場,在夜半夢鄉,他們似乎還跟焦書記傾訴自己的心里話。”

  劇本創作中,我一遍遍讀著這些文字,涌在筆端的思緒,仿佛也有了熾熱的溫度。

編輯:羅韋

關鍵詞:焦裕祿 蘭考 黃河 何香久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偷拍免费2020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中国aV免费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