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戲曲電影《重渡溝》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楊雪)8月13日,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指導,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河南省電影電視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戲曲電影《重渡溝》專家研討會在中國電影人之家舉行。
專家學者、河南有關方面及電影片方主創代表出席活動。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副秘書長田園主持。
戲曲電影《重渡溝》改編自同名豫劇現代戲,根據真實事跡創作而成。由朱趙偉執導,賈文龍、楊紅霞、盛紅林等豫劇名家主演,是河南豫劇三團“公仆三部曲
著名文藝理論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認為戲曲電影創作進入了重質量而不盲目追求數量的時代,戲曲電影《重渡溝》無論在思想發現的稀缺性還是審美表現形式的探索性上,都做出了可喜的貢獻,尤其
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紀委原書記尹晉華深情回憶了優秀共產黨員馬海明的故事和重渡溝的建設過程,講述了這部影片的創作緣起,高度肯定了這部影片對于“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
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涌泉表示,當下戲曲電影創作呈現古裝劇偏多、現代戲較少的現狀,而戲曲電影《重渡溝》從戲曲作品成功轉化而來,令觀眾看完之后感到激動和振奮,為全國戲曲電影又增添了一部優秀作品,尤其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際,這部影片的推出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自己曾去過重渡溝,真切地感受到當地的變化和值得推廣的扶貧工作以及旅游開發模式。電影《重渡溝》是一個原創的現代戲,堅持了人物形象塑造為核心,對人物內心情緒表達地淋漓盡致,對于改變戲曲和戲曲電影生態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同時,該影片展現了新時代、新人物、新景貌,“兩山”精神和生態文明理念,期待《重渡溝》成為新時代的《朝陽溝》。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表示,戲曲電影《重渡溝》把總書記“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殷殷囑托轉化為藝術形象,把“兩山”理念轉化為生動故事,把基層黨員馬海明的感人事跡轉化為人民史詩,這是電影戰線貫徹回信精神、服務“國之大者”的自覺行動。該片題材挖掘“準”、人物塑造“活”、藝術呈現“新”、價值表達“深”,是豫劇現代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最新成果。
河南省文聯二級巡視員張勇在致辭中表示,戲曲電影《重渡溝》以“綠水青山”之形,寫“金山銀山”之魂,把“生態美”與“百姓富”熔為一爐;以豫劇高亢激越之聲,唱出基層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擔當;以電影語言之新,實現戲曲程式與鏡頭敘事的雙向奔赴,讓傳統美學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
著名作家、茅盾文
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趙景勃認為,這部影片是在為英模立傳,為時代放歌,富有意義。主創非常注意形象,對于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表示,該影片把一部優秀的舞臺劇通過電影的形式搬上銀幕,是一次新的創造,有非常多的亮點,給觀眾帶來很多啟示。該影片在鏡頭語言的革新、虛實交織的敘事美學、影片節奏和情感的把握、角色表演與鏡頭的深度融合、意境營造和精神升華等方面可圈可點。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表示,戲曲電影《重渡溝》是用電影手法表現非常成功的一部現代戲,把現代的生活和舞臺劇的程式自然結合。同時,從舞臺劇到電影,也看到了劇情在不斷地升華,也看到了賈文龍在不斷地進取。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王海洲認為,重渡溝的發展讓群眾能夠得到收益,是一個鄉村振興的典范。戲曲是通過唱腔完成的,這部電影既保持了戲曲的特色,又遵循了電影的影視規律,為戲曲作品的影視化表達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趙衛防認為,戲曲電影的本體是用電影手法表現戲曲藝術之美,用電影手法而不是用舞臺手法,把戲曲藝術寫意美、程式美呈現出來,而該片則做了成功的探索。戲曲電影《重渡溝》實現了與觀眾的共情,這也是豫劇藝術最大的魅力所在。
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影視研究與傳播中心副主任黃迎表示,戲曲電影《重渡溝》展現了豫劇的本體特征非常貼近生活,它的唱腔、板式有生活的源泉,既可以表現大英雄,也可以展現小人物。該影片能夠充分利用電影視聽語言進行戲曲的升華,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創作指導處處長張弛認為,戲曲電影《重渡溝》作為扶貧題材沒有被同質化,電影非常吸引人,觀影過程非常愉悅,這就是豫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胡建禮指出,電影《重渡溝》兼具創新精神、深刻立意、鮮活人物和現實意義,是大眾化戲曲電影,也是文旅電影的佳作。影片將重渡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