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人機共生時代,職場有啥新生態?——在智聯招聘與北大國發院聯合主辦的這場論壇上找答案
人民政協網8月15日電 從過去的招人管人,到現在既要管人事也要用好AI,到未來還要應對有可能出現的機器管人,HR團隊肩上的擔子可謂越來越重。但作為企業“新鮮血液”的“注入”者、事業發展的“后勤部長”, HR既應懷“沒有人比我更希望你成功”之心,更應具備在人機共生的新就業形勢下充分調動雙方“積極性”創新企業發展環境之能。
“人工智能時代,職場人士將進一步擁抱人機共生這一工作狀態,HR應思考如何讓每一個職場人重新定位自己、重新找尋自己的方向感。”在8月14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大國發院)、智聯招聘與CHO100聯合主辦的第36期《承澤論壇》暨“人機共生:HR戰略的智能重塑”818主題論壇上,北大國發院傳播中心主任王賢青在開場主持時就拋出了這一觀點。與會專家也紛紛表示,“人機共生”并非簡單的技術應用,而是組織文化、管理哲學和人才戰略的全面升級。HR的未來就在于在智能與人性之間找到平衡。
本次論壇
北大國發院教授楊壯在《AI時代的領導力革命》主旨演講中強調,領導力不是控制人,而是解放人,激發人,成就人,這一點在AI時代更為重要。AI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組織架構、管理方式和人才需求領導力包含的思想領導力、專業領導力、品格領導力,在未來可能演變為三大核心能力,即數據智能決策力、人機協作領導力、人文關懷與價值觀塑造力。
北大國發院助理研究員、北大非洲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王進杰則從全球化視角出發,探討了“跨文化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她指出,在AI加速全球人才流動的背景下,更需要“人機協同”彌補人才短板。AI不是替代人,而是把語言—流程—合規—市場—人才的碎片拼成閉環。用“人定目標、機做重活、人機共同復盤”的機制,既補當地的短板,也補齊外派人員的在地語言與文化短板,最終把組織學習與業務結果同步放大。
在《從“事務管家”到“人機指揮官”HR戰略角色的升維》的演講中,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人力資源官高嵐分享了聯想在AI+HR領域的創新實踐。她表示,“AI時代,人機協同是關鍵”,并設想了五個階段的人機協同模式,即AI從基礎性工作輔助,到AI迭代內容及產出、AI自主工作、人更多和AI打交道,到最終AI成為個人工作教練,隨時提供反饋和指導。“未來的HR必須成為‘人機指揮官’,做好人才戰略實施。而統籌人和智能體之間的協作,將是今后人力資源管理非常重要的挑戰。”但她表示,堅信機器永遠不可能代替人,重要的是要加強員工體驗。
新浪集團人力資源副總裁周俊哲以新浪數字化轉型為例,提出“AI時代HR的核心角色是組織變革的催化劑”。他表示,“AI戰略下,從組織角度,面臨組織重構、流程變革、文化變革,從人才視角,一方面,人才結構和能力要求將會發生變化。跟隨業務使用AI的節奏,HR發起組織和文化的變革,為員工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通過提供平臺、資源、能力提升的方式,提升員工整體的AI應用能力。搭建平臺、匹配資源、造勢賦能、率先垂范,是當下HR應該做的。”
智聯招聘集團執行副總裁
“人機共生的核心是重新定義‘人’的價值,最佳雇主評選依然致力于尋找在新時代對員工好、和員工一起成長的企業。”
在組織進化的過程中,HR起到關鍵性作用,
圓桌對話環節,多位專家圍繞“HR如何在技術洪流中保持核心競爭力”展開討論。
王進杰提出“領導力即影響力”,強調職場人需平衡業績、人格魅力與領導認可。在AI變革時代,持續學習力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能力。
周俊哲分享了新浪在AI浪潮下的挑戰與機遇,指出技術革新既帶來效率提升,也對人才結構提出新要求。
高嵐則從“人機指揮官”角度探討人才選拔邏輯,強調人崗匹配的重要性,強調專業與管理雙軌晉升制、人崗匹配公平性鐵律。
圍繞未來職場核心能力、人類不可替代的價值等共性問題,與會專家認為,面對AI的沖擊,高階思維能力、情感共鳴與創造力將成為職場人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崔呂萍)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