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經驗交流 | 凝聚發展路上“新”力量——呼和浩特市政協探索激發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新活力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自治區政協成立70周年大會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助力辦好兩件大事,緊密結合實際廣泛凝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共識,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首府新篇章。
全力推動凝聚共識工作提質增效
凝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思想認同”
積極營造“黨建引領、政協搭臺、委員主體、企業受益、群眾受惠”工作格局,依托經濟企業界別,連續三年開展“黨建引領·凝聚共識”系列活動。2025年“賡續紅色血脈·政協委員在行動”主題活動中,采用“線下黨課+線上微課堂+實踐活動”的多元融合模式,舉辦專題學習10場,覆蓋三級政協委員及所聯系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近200人次,通過專題黨課、紅色教育基地參觀等形式,引導委員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助力首府高質量發展筑牢思想根基。
提高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履職能力”
組織經濟企業界、科技界別委員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開展“委員沙龍·創新論壇”活動。三年來,累計舉辦“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鏈現代化”等專題講座8場,覆蓋300余人次;開設“企業合規管理”“數字經濟趨勢”“營商環境優化”等培訓5場,提升委員專業素養;同步開展心理學、非遺手作、文化傳承等素養課程5場,累計千余人次參與。針對數字經濟領域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開展“數字經濟趨勢”培訓,吸引了來自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的30余位代表參與。
拓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與渠道”
尊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主體地位,全面貫徹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通過召開“委員沙龍”“民情懇談會”等方式,累計舉辦活動6場,參與人數達100余人,暢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反映意見訴求的路徑,鼓勵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例如,在“綠色低碳發展”論壇中,人工智能企業代表與高端制造企業達成技術合作意向,促成2項技術成果轉化,激發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創新活力。
以履職盡責的實干擔當
助推首府高質量發展
在調查研究中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思想認同、履職能力、參與渠道等方面的主要問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深入調查研究。組織委員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代表深入六大產業集群重點企業開展“蹲點式”調研,針對技術研發、融資瓶頸、市場拓展等痛點,組建涵蓋經濟、科技、法律界別領域專家團隊,提供“一對一”精準指導,推動產業鏈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例如,針對科技類企業融資難問題,聯合經濟界委員與金融機構對接,促成獲批500萬元專項貸款,突破融資瓶頸,累計幫扶案例10余個,涉及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領域。
在履職盡責中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揮作用
加強與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駐呼高校合作,開展第二屆“科創中國”大學生就業模擬大賽宣講工程,組織職業生涯規劃講座10場,覆蓋學生1000余人次;與蒙草種業中心簽署兒童友好城市生態科普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組織50余名兒童參與生態科普活動;向呼和浩特市愛加倍星兒公益助殘中心捐款捐物,建立“愛心結對”長效幫扶機制等。通過履職賦能,有效激發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創新活力,形成了“政協搭臺、委員唱戲、企業受益”的良性循環。
在強化服務中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融入發展
呼和浩特市政協聯合市女科技工作者協會開展“青城科創巾幗典型”征集活動,深入挖掘20余位扎根一線、服務發展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事跡,并評選出10位典型人物。同時,在“青橙融媒”“呼和浩特日報”等平臺開設專欄,推送相關深度報道18篇。例如,市政協委員、內蒙古永澤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玉麟團隊研發的“數智化生態管控平臺”,成功應用于“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2024年參與完成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生態修復,展現了委員履職的顯著成效,激勵了更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政協將不斷擦亮“黨建引領·凝聚共識”工作品牌,把黨建引領的成效轉化為界別群眾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服務大局、助力發展、履職為民提供更多平臺載體,同心同行譜寫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趙旭杰)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