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統戰時訊 民族宗教 非公經濟 中央社院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黨外知識分子 涉疆涉藏

首頁>統一戰線>涉疆涉藏

三年耕耘,繪就龍江援藏同心畫卷

2025年08月14日 09:4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清澈的自來水順著新建的管網流入牧民家中。這是黑龍江第八批援藏工作隊3年來“造血”促發展取得的成果,也是援藏干部李冷華心中最難忘的工作印記。自2022年7月進藏以來,工作隊帶著黑土地的深情與擔當,在雪域高原上書寫了一段跨越千里的支援佳話,用103個援藏項目、2.76億元投資,讓龍藏同心的故事在珠峰腳下綻放新光彩。

“接到援藏通知時,我就知道這是使命,更是擔當。”李冷華的話語道出了全體援藏隊員的心聲。初到日喀則,克服平均4000米海拔帶來的高原反應,成了每位隊員的“必修課”,但徹夜難眠的缺氧癥狀并未阻擋他們的腳步——帶著血氧儀走訪牧民定居點,記錄群眾健康需求;“三八”婦女節到達那答鄉如貴村慰問,與藏族婦女圍坐帳篷傾聽祖輩故事……這些都讓李冷華領悟到:援藏不僅是項目建設,更是民族心靈的溝通;援藏項目不僅是工程,更是打通民心的紐帶。

民生是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謝通門縣城自來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總投資2000萬元,讓2000余戶、1.1萬余名群眾用上了24小時穩定供水;在海拔4800米的青都鄉、孜許鄉、通門鄉,1350萬元投入建設的衛生院煥然一新,新添置的5輛負壓救護車讓高海拔牧區急救響應時間大幅縮短。“當年施工、當年投用”的高原速度,見證著援藏工作者與時間賽跑的為民情懷。

智力援藏與技術扎根是工作隊的核心抓手。在通門鄉試驗田,李冷華帶領農戶試種從黑龍江引進的耐寒盆栽水果,歷經多次技術改良后迎來豐收,農民增收的笑容讓“技術援藏”有了最生動的答案;東北農業大學與日喀則的校地合作持續深化,農業專家駐點指導智慧農業技術推廣與青稞良種培育,推動日喀則農業數字化建設邁出關鍵一步;黑龍江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開展的“普通話普及工程”,培訓當地干部群眾超萬人次,探索出藏區語言推廣標準化路徑,被列為國家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點方向,為藏區留下了“帶不走”的技術與人才。

從單向支援到雙向賦能,黑龍江省的援藏工作在協同發展中實現跨越——第八屆中俄博覽會上,西藏展館600余種藏藥、非遺文創產品驚艷亮相;招商引資專場推介會現場簽約6個項目,總額達63.79億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里,西藏特色產品展銷館的青稞酒、唐卡吸引著八方游客。工作隊創新搭建的“龍藏號”旅游專列、包機,雙向輸送游客1300余人次,讓寒地黑土的“冰雪經濟”與雪域高原的“高原旅游”實現資源聯動。

此外,3年間,760名日喀則干部人才赴龍江跟崗鍛煉,329名先心病患兒在黑龍江接受免費治療,270例眼疾患者重見光明,“黑土頌·雪域情”文藝匯演、“天使之旅”“雪域光明行”等活動,架起了龍藏兩地文化與愛心的橋梁。日喀則職業技術學院圖書綜合樓的瑯瑯書聲,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中心里培育的家國情懷,9座溫室大棚中農牧民嘗到的反季節種植甜頭,都是援藏成果的生動注腳。

如今,珠峰腳下的現代化建筑拔地而起,特色種植園蓬勃生長,文化交流活動跨越千里,黑龍江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用3年時光,將單向幫扶的故事寫成了雙向共贏的篇章。正如高原上潔白的哈達,這份跨越千里的情誼將繼續在雪域高原延伸,續寫龍藏同心、共赴未來的嶄新畫卷。(杜青玉 本報記者 付欣博)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中文 | 亚洲日韩少妇一区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开心网激情五月 | 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