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涉疆涉藏
讓雪域高原的孩子看到關愛,更看見未來
“我是祖國大家庭里幸福的孩子,也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會用行動回報這份跨越千里的深情!”3月16日,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由上海松江援藏修建的云間體育館內,“亮吧·格桑花”——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區代表處(以下簡稱“閔行慈善”)向定日縣第二初級中學學生捐贈200副眼鏡活動正在舉行。初三年級的索朗拉珍動情地講述了她關于“看清”的故事:“戴上這副眼鏡,我驚喜地發現教室窗外的雪山變得棱角分明,黑板上的每一行字像是會跳舞的小精靈。”
這個曾經因家庭困難而不敢告訴父母自己近視了的孩子,如今臉上綻放著格桑花般的笑容。
“格桑”寓意為幸福與希望,承載著最質樸的美好愿景。在國家推進東西部協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背景下,“亮吧·格桑花”項目承載著特殊使命。“該項目旨在為困境家庭近視學生選配矯正視力眼鏡。通過專業視力篩查、眼健康知識普及和科學防控干預,構建起全方位的青少年眼健康守護體系。”閔行慈善專職副會長鮑運剛介紹,“亮吧·格桑花”項目以“守護雪域雛鷹的光明未來”為目標,創新打造“預防—干預—教育”三位一體的高原青少年眼健康服務模式。
這一項目為何會來到西藏?這還要從2024年8月說起。當時,閔行區政協主席、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區代表處會長祝學軍在走訪慰問閔行區援藏干部時,了解到日喀則薩迦、江孜等縣學生視力不佳,卻因各種原因配不上合適的眼鏡。
“孩子們瞇著眼抄筆記的樣子讓我揪心。”在了解到具體緣由后,祝學軍推動了由閔行慈善出資,區援藏干部協調的“亮吧·格桑花”慈善幫扶項目,精準資助近視學生選配矯正視力眼鏡。
2024年9月初,閔行區政協秘書長、閔行慈善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朝陽安排專職副會長鮑運剛與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則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于誠靈溝通,并與日喀則薩迦縣等地由上海援建或援藏干部任校長的六所學校負責人共同研究,制定了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
“我們最早的方案是西藏的對接人員把學生們的具體度數給我們,在上海這邊統一配鏡發過去。但后來考慮到學生們有自己的審美需求,特別是女生愛美,因此還是希望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款式,這樣才能經常佩戴。”相關工作人員道出了項目設計的用心良苦。
“于是,我們專門設計了一份《亮吧·格桑花慈善幫扶項目申請表》。”韓朝陽介紹,各實施單位嚴格把控并監督從申請、體檢篩選、審核公示到撥款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幫扶對象由學校按照最困難學生家庭倒數選定,確保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得到支持。
“我們江孜縣有幸成為該項目第一期的實施地之一,2024年,江孜縣閔行中學和江孜一中共有400名學生得到了寶貴的幫扶機會。”江孜縣教育局副局長兼江孜縣閔行中學校長黎春介紹,孩子們不僅獲得適合自己的眼鏡,改善了視力問題,更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通過配、戴合適的眼鏡,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專注度顯著提升,學習成績也有所進步。
在祝學軍看來,推動“亮吧·格桑花”具有多重積極意義:一方面推動了西藏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在設施完善、師資強化、資源共享等過程中,增進各民族間交流融合,為促進民族團結筑牢根基;另一方面改善了困難家庭學生的視力健康,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與學習便利性。此外,還有效減輕了困難家庭的經濟負擔,為西藏學子的成長與發展注入溫暖力量。
今年5月27日,第二期“亮吧·格桑花”慈善幫扶項目簽約儀式在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隆重舉行。簽約儀式上,有關各方達成共識:將通過常態化、專業化的服務,持續提升高原學子的眼健康水平,助力他們在清晰明亮的視界中追逐夢想。同時,針對高原青光眼高發問題,項目組正在研究配發防紫外線的墨鏡。“我們還要繼續推進,做更多直擊心靈、直接幫助到個人的項目,讓孩子們從細小的事情中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祝學軍表示,這也正是踐行教育公平、促進民族團結的生動體現。(本報記者 顧意亮)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