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陜西洋縣政協助力“千萬工程”示范創建工作
扮亮“面子” 做實“里子”為更好地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經驗,推動全縣“千萬工程”示范創建工作,加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日,陜西省漢中市洋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圍繞“千萬工程”示范創建工作開展專題調研。委員們深入基層一線,聚焦示范創建的關鍵環節,積極建言獻策。
產業發展是“千萬工程”示范創建的“重頭戲”。如何做強鄉村產業支撐,壯大村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王宏達委員建議,立足洋縣獨有的生態稟賦,以“生態+”理念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借助洋縣被命名為國家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契機,擦亮“謝村黃酒”“朱鹮菜籽油”“五郎廟掛面”“槐樹關紅薯”等特色品牌,延伸食用菌、果蔬、現代中藥材等產業鏈,為村集體經濟注入強大動能。
“文化賦能”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內核。黃英委員建議,鄉土文化與鄉村產業發展無縫對接,實現文化共享、產品共融、發展共贏。打造“非遺洋縣”文化品牌,推動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熱流量”。豐富“朱鹮之鄉”新場景新業態,培育“美麗鄉村+”農文旅綜合體,推出一批休閑旅游打卡地。塑造多樣性鄉村文化內涵,深挖村莊獨特的歷史印記、文化積淀,使美麗鄉村既看得見山水,又彰顯歷史底蘊、留得住鄉愁。
“人才支撐”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黃紅娟委員提出,村級領導班子要“強內功”,加強村級干部“選育管用”全鏈條管理;農民群眾要“增素質”,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提高群眾素質,培育更多“土專家”“田秀才”等實用人才;鄉村治理要“齊參與”,用好紅黑榜、村規民約、美麗庭院評比、先進模范評選等激勵措施,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劉章偉委員重點關注政策保障環節。他建議,加緊出臺符合縣域實際的示范村創建資金獎補辦法,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和獎補項目的引領作用,讓考核“有抓手”、干部“有干勁”、群眾“有甜頭”,鼓勵更多鄉村積極參與到“千萬工程”示范創建上來。
環境整治扮亮鄉村“面子”,產業升級做實振興“里子”。洋縣政協副主席王明地總結時表示,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是當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要深刻領會其精髓,堅持生態優先、產業為基、文化鑄魂、治理有效、鄉風文明協同發力、精準施策。縣政協將認真梳理研究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形成高質量建議報送縣委縣政府,努力推動鍛造具有洋縣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真正把“千萬工程”這項民生工程辦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記者 路強 通訊員 雷從群 靳深)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