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洪災面前顯擔當 密云區政協委員用大愛筑起“暖心墻”
“暖心廚房”成員都有委員的身影,為安置點的群眾服務。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田福良 通訊員 吳敏)7月下旬,北京市密云區遭遇特大洪災,西線鄉鎮道路阻斷、通訊中斷,東線山區接踵告急,房屋沖塌、群眾受困的消息不斷傳來。危難之際,密云區政協聞“汛”而動,從主席會議成員到委員,以“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使命擔當,匯聚成抗災救災的磅礴力量。
靠前指揮,爭當抗災“排頭兵”
災情就是命令。區政協主席席成坡第一時間協調2450件、價值11.4萬元的礦泉水、食品等物資,28日便送抵災情最嚴重的馮家峪鎮,為斷水斷電的群眾送去急需補給。副主席楊偉蘭身兼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一邊調動紅十字會系統力量,緊急協調40頂帳篷、500個家庭應急箱和600箱礦泉水等物資馳援三鎮;一邊利用政協平臺動員委員,在“政協委員微信群”實時通報北莊鎮斷水斷電、急需速食的災情,點燃委員馳援熱情。
副主席宋印雙的身影始終扎在受災最嚴重的馮家峪、石城兩鎮。7月27日,車輛因道路中斷無法前行,他便徒步向災區挺進;得知老家房屋進水、家具全毀,他對著電話那頭的愛人說“先顧大家再顧小家”,轉身繼續指揮搶險。直到8月1日,他才在連續奮戰一周后第一次離開救災一線。
當災難來臨時,密云區的政協委員們情牽群眾,搭建了連接黨群的“暖心橋”。
委員接力,愛心暖流涌災區
“路斷了就繞小道,鄉親們等不起!”北莊鎮籍委員李婷婷得知家鄉受災,第一時間采購2.1萬余元的被褥、食品和照明燈,輾轉3個多小時將物資送抵朱家灣村。即便自己的公司被洪水浸泡損失慘重,看到一線消防救援人員急需物資的號召,她又捐款2萬元支援。
這樣的擔當在委員中不斷傳遞:郭愛麗委員為馮家峪鎮捐款10萬元、捐贈400件 T 恤;陳自華委員向大城子鎮捐贈3.5 萬元物資;民營企業家委員們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仍慷慨解囊 —— 石東春常委捐款50萬元并組織員工清理災區垃圾,王旭委員捐贈40萬元藥品,尉立東委員為消防捐款10萬元…… 截至目前,全區政協委員累計捐款捐物已超200萬元。
何強委員每天利用給群眾送餐后的空閑時間,為安置點的群眾義務理發。
暖心服務,筑牢安置“幸福線”
“讓受災群眾吃上熱乎飯”,是徐會強、聶巖等委員發起“暖心廚房”的初心。7月27日,他們帶著灶具、食材和近萬元物資奔赴災區,道路阻斷就轉戰不老屯鎮,日均供餐300余份。得知大城子鎮蒼術會村安置點群眾頓頓吃干糧,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留守保障,一路帶著發電機和食材進駐新點位。8月1日,當70多歲的大媽握著區政協主席席成坡的手流淚說“還能吃上熱乎飯,心里真暖”時,正是對這份堅守的最好注解。
何強委員利用送餐間隙為群眾義務理發,范云伶委員到安置點開展心理疏導,朱會萍委員連夜將非遺布料趕制成120條床單送抵安置點…… 從物資籌措到一線服務,從資金支援到心理慰藉,密云區政協委員們用一個個具體行動,架起連接黨群的“暖心橋”。
洪水無情,大愛有聲。在這場災難中,密云區政協委員們以“兼愛家國”的擔當、“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生動詮釋了 “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深刻內涵。他們的愛心善舉,如暖陽般照亮災區,讓希望在同舟共濟中不斷生長。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