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休閑>資訊
北京——
年輕人夜游公園樂趣多石景山游樂園中的非遺彩燈。
主辦方供圖
龍潭中湖公園露天電影放映活動吸引眾多游客。
資料圖片
朝陽公園湖面氣球裝置成為夜景打卡地標。
記者 朱金宜攝
晚上去公園逛逛,不再只是散步、閑聊、納涼等“養生系”活動。今年夏天,北京多家公園推出燈會、音樂會、電影放映、雜貨集市等夜游體驗類活動,豐富了周邊居民尤其是年輕游客的夏夜生活。
石景山游樂園
“彩燈+游藝”喚起童年記憶
8月8日晚上6點半,2025年北京石景山游樂園京彩彩燈游園會亮燈開幕,以“次元夜游·光影奇旅”為主題的燈會將非遺彩燈引入游樂園中,讓游客“過山車上觀燈海,摩天輪下逛夜市”。
“小時候就來過石景山游樂園,這里有我的童年回憶。”游客張先生在園中漫步,不時舉起手機拍攝夜色中的燈影。張先生覺得,游樂園的游藝設施和體驗活動雖然變了,但帶給自己的愉快感受卻似曾相識,“好像有種小時候放暑假來游樂園玩的感覺”。
據介紹,本屆燈會將非遺彩燈與萌物、國潮、蒸汽朋克等眾多年輕潮流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打造酷玩啟幕、萌物夜行、青春無限、幻想共生、國潮百戲、奇趣撒野、奇想童話七大主題區,在35萬平方米的游藝空間里推出6大互動場景,為游客帶來“彩燈+游藝”的全新體驗。
非遺打鐵花表演、甲殼蟲機甲巡游、漢服巡游、民謠演出等演藝活動也將作為夜間特色項目,在燈會現場接連上演,表演將持續至10月31日活動閉幕。同時,主辦方還邀請了首旅集團旗下眾多酒店餐飲品牌入駐“樂享食玩購嘉年華”集市,全聚德、東來順、北京飯店、王府井集團、北京野生動物園等品牌將攜爆款單品亮相,為游客提供美食、國風文創等餐飲和購物體驗。
龍潭中湖公園
赴一場有“松弛感”的聚會
對于張藝可來說,每逢周末,去家附近的龍潭湖轉轉,等太陽落山再騎車回家,已經是放松身心的“固定搭配”。
“龍潭公園比較老派,適合陪老人遛彎兒;龍潭中湖(公園)更適合年輕人,幾乎每周末都有夜游活動。”張藝可告訴記者,一路之隔的兩座公園,“氣質”完全不同。一個人閑逛時,她更愛到龍潭中湖公園去“湊熱鬧”,和同齡的年輕游客一起跟著樂隊合唱、看免費的露天電影,赴一場“松弛感”滿滿的聚會。
走進公園,隔著湖面一眼就能望見一座巨大的摩天輪。據了解,龍潭中湖公園的前身是“北京游樂園”,它是我國最早建立的游樂園之一。十多年前停止營業后,游樂園的摩天輪被保留下來,成為公園標志性的景觀。
如今,在摩天輪腳下的下沉式廣場上,一年四季都有新穎有趣的社群活動:春天,游客可以在草坪上跳健身操、練習戶外瑜伽;夏天,樂隊演出、點歌合唱、露天電影放映、森林市集等活動層出不窮;進入秋冬,這里既有冰雪嘉年華、新春廟會等應時應景的集會,又有老北京話挑戰、“拔根兒”大賽等地域特色濃郁的趣味比拼……
“公園不只是讓大家休閑的地方,它更像一個有植物又有人氣的‘能量場’,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色彩,是促進人際交往的社交空間。近幾年,愛逛公園尤其是夜游公園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龍潭中湖公園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園游客已自發組建了體育、好物分享等主題社團,人們對公園的需求擴展到了精神層面。公園的生態、經濟與社會功能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氛圍,不斷吸引游客和市民前來。
朝陽公園
夜景很“潮”,充滿奇趣
夜幕降臨,天空進入“藍調時刻”。朝陽公園的湖面上,5個10米高的氣球裝置一字排開,發出溫柔的暖光;湖畔樹下,臺灣樂團五月天的歌迷揮舞熒光棒,合唱起歌曲《溫柔》:“走在風中今天陽光突然好溫柔……”
作為近期五月天鳥巢演唱會的主題裝置,這5個氣球已經成為朝陽公園新的“打卡地標”,也是社交媒體上討論度很高的“夜游公園景點”,將演唱會吸引來的人氣“引流”到了公園里。來自全國各地的歌迷和游客專程前來拍照留念,沿著湖邊漫步,不僅能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也能沉浸式感受北京的城市魅力。
“這次來北京,專門體驗了公園的夜間游船。”來自陜西的游客田雨萌告訴記者,她從藍色港灣碼頭登上敞篷船,沿途欣賞公園夜色和河湖燈光秀,不時還能聽到岸上人們聚餐的歡笑聲、草坪上的合唱聲,“感覺朝陽區的夜景真的很‘潮’”。
在朝陽公園的方舟湖畔,還有一座特別的“園中園”:泡泡瑪特城市樂園。該園區將IP主題裝置、沉浸式互動體驗、潮流藝術展覽、限定潮玩商品等業態有機融合,以“潮玩+城市樂園”為概念,為游客創造充滿奇趣的主題空間。
今年,潮玩Labubu在全球走紅,為這座IP主題樂園帶來更多游客。不久前,一支外國旅行商團隊來到這里參觀,與Labubu近距離接觸。“能來這里真是太好了。”外國旅行商安東內拉表示,自己很享受在潮玩樂園里夜游,相信會有很多外國的年輕游客對這里感興趣。來自阿聯酋的自媒體博主艾哈邁德·哈桑更是直呼:“朋友們,來中國不要錯過這個公園!”
據介紹,朝陽區正在推進“公園+文化”模式,為公園植入文化IP,吸引市民和游客到公園參加文化活動,通過打造沉浸式夜游新地標,激發夜經濟消費新活力,讓公園成為城市之夜煥發活力的新空間。(記者 朱金宜)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