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政協歷史
預測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鄧葆光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軍事行動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鮮為人知的是,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曾經有個中國人作出了準確的預測,他就是鄧葆光。
鄧葆光曾就讀于董必武創辦的武漢中學,陳潭秋是鄧葆光的班主任和國文教師。從此,在鄧葆光心中就埋下了馬克思主義的種子。
1925年至1932年期間,鄧葆光先后到武漢、上海“集永亨”棉花商號當學徒、賬房先生,在紗布交易所“茂記新”商號得到了老板古槐青和古耕虞(曾是中國民主建國會負責人之一、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大力支持,從此,走上了研究經濟的道路。
1933年至1936年,鄧葆光在日本東京留學期間,系統學習了收集、整理、管理、運用資料的方法,撰寫了大量經濟論文,發表在國內及日本的報刊上,受到了“復興社”的胡屏章的重視。學成回國后,在胡屏章的引薦下,鄧葆光成為軍統局代號“王進”的國際股科員,專門研究日本經濟。
1937年秋,鄧葆光來到武漢,了解到武漢中學校友謝甫生在臺兒莊大捷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于是在漢口八路軍辦事處拜訪了董必武,董老說:“當前,我們的目標是團結抗日,將來,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人民民主的共和國。過去,我們是師生,現在,我們是抗日統一戰線的戰友,將來,我們將殊途同歸。希望你能為人民多做好事,為抗日多作貢獻。”通過在武漢的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比較,鄧葆光內心作出了明確抉擇。
1938年8月,鄧葆光的材料《搶購敵區物資,安定后方經濟,增強抗戰力量》,對積極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被提拔為二處經濟科副科長、軍統局機要室經濟秘書,主持經濟作戰室。從此掌握了軍統的財政大權,接觸了各種機要情報。
有一次,鄧葆光到檔案室翻閱情報,發現了“日本外交密碼本”,憑著專業敏感性,經過分析研究,發現了重要信息:日本與蘇聯政府舉行了商務談判,蘇聯要求日本方面供應橡膠若干萬噸,日本要求蘇聯方面供應木材若干立方米作為交換,雙方經40天秘密協商,達成協議,并已正式簽字,并注有“北方可以放心”字樣等等。
鄧葆光查閱資料、細致分析:蘇聯供應日本木材,因為蘇聯的西伯利亞有大片原始森林,很正常;日本供應蘇聯橡膠,就很奇怪!日本沒有橡膠資源,哪來那么多橡膠定期供應蘇聯呢?日本絕對不會用巨資購買東南亞諸國的橡膠供應蘇聯;日本對東南亞早已垂涎三尺,應該馬上就要動手了!
很快,鄧葆光又發現一個情報:日本海軍主力艦出現在新加坡東面的中國南部海域。這就是日軍南下的信號!于是,鄧葆光迅速把相關信息和預測判斷作了詳細匯報。
美方認為這是極重要的情報,于是,美海軍參謀部立即派人找到鄧葆光。鄧葆光分析道:“日軍侵略東南亞,迫在眉睫,而侵略東南亞后,必將掃除太平洋地區的障礙,以求把太平洋變成他們的日本內海。這樣看來,他們還可能進一步南下。到那時,貴國太平洋中的大小島嶼就必然首當其沖了。”得此情報后,美國準備討論采取對策,未能及時落實應對措施,但日本未經宣戰,就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軍事行動。
1941年,鄧葆光以經濟研究室少將級副主任兼任經濟科長,獨掌軍統的經濟大權,從此對軍統組織的黑幕內情也越來越了解,對自己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明智選擇感到欣慰。1944年,他巧妙地保護了秦豐川、梁秉才等共產黨員,并把秦豐川推到軍統經濟研究室主任的位置上,為其開展革命活動提供許多支持和便利。
1945年冬,經過鄧葆光和秦豐川、邱成鋒等人的精心謀劃,“東方經濟研究所”成立,鄧葆光同時結識了中共上海地下黨負責人潘漢年的聯絡員吳湄,借機把許多中共黨員安排在關鍵崗位上,東方經濟研究所成了共產黨活動的一個陣地。
鄧葆光作為日偽敵產接收大員,掌管著大量敵產。他采取拖瞞的辦法,把價值約500萬美元的貴重物品一直拖到上海解放,最終回到人民的懷抱。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出差為名,暗地里找湯元炳借了60兩黃金,把7萬冊圖書秘密運往香港西環招商局倉庫保存起來。1950年又向古耕虞借了3萬港元,將存放在西環招商局倉庫的圖書,秘密轉移到中環永安倉庫,收取了存單妥為保管。1950年10月20日,他把7萬冊藏書的提單交給了上海市公安局。
1981年,進入古稀之年的鄧葆光成為第五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他在一次全國政協會議上慷慨陳詞:“我相信中國一定會踏入先進發達的國家之列!中國不會不如朝鮮、日本、美國、英國和新加坡!我們不要自卑!英國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用了400年,美國用了200年,日本用了150年!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30多年,只要我們開快車,一定會趕上先進國家的先進水平,實現四個現代化!我相信,照現行政策發展下去,經濟翻兩番毫無問題!”
(作者系第十屆湖北省紅安縣政協委員、紅安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紅色文化宣傳研究室主任)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