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首批5個國家公園全部擁有了“戶口本”

2025年08月12日 16:31  |  作者:記者-高志民 通訊員-趙浩言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8月12日電(趙浩言 記者 高志民)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和制度創新。2025年7 月4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順利完成登簿。這標志著我國首批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和武夷山國家公園全部完成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動國家公園和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

制度筑基:產權明晰守護綠水青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定程度上與體制不健全有關,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人不到位,所有權人權益不落實。 產權不清、權責不明,保護就會落空。國家公園是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范圍大,生態過程完整,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開展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2019年4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重點推進國家公園等重要生態空間確權登記工作。同年印發的《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將“堅持依法確權、分級管理”作為基本原則,對“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作出明確規定。

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貫穿于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通過對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以及水、林、草、濕、海、礦等各類自然資源統一進行確權登記,堅持自然資源資產的公有性質,加強自然資源產權保護,厘清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監管者及其責任,不僅夯實了生態文明建設產權基礎,更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地生根。

實踐探索:國家公園有了“戶口本”

2021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講話,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如何守護好這份珍貴的自然遺產,明晰自然資源的產權歸屬、資源數量?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為其提供了解決方案。截至2025年7月,首批5個國家公園全部完成登簿,從此有了自己的“戶口本”。

(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基本情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島嶼型熱帶雨林,是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生活著眾多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以及鳥獸類,是我國熱帶生物種類最密集的地方。2022年12月28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全國率先完成登記, 標志著在全國首次打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最后一公里”。根據登記結果顯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面積4268.54平方公里,其中國有面積3772.41平方公里,占88.38%。森林資源面積占自然資源總面積的97.21%,此外國家公園內還有水流、濕地、草原、荒地、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多種資源類型。經國務院授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由自然資源部委托海南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

實踐應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確權登記過程中,針對核心保護區涉及的整體生態搬遷問題,海南省創新性探索出土地權屬置換路徑,制定了《關于實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搬遷土地權屬置換的指導意見》,實行遷出地與遷入地的土地所有權等價置換。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持續探索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路徑,基于登記數據建立“四庫” (水庫、糧庫、錢庫、碳庫)生態賬本,有利于實現國家公園整體保護和自然資源的資產化管理。

(二)武夷山國家公園

基本情況:武夷山國家公園橫跨贛閩兩省,擁有典型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動物的基因庫。2023年6月19日和9月8日,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福建片區相繼完成登簿。登記結果顯示,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面積1280.41平方公里,其中江西片區面積279平方公里,福建片區面積1001.41平方公里。涵蓋水流、濕地、森林、草原、荒地等五大資源領域。經國務院授權,武夷山國家公園由自然資源部分別委托福建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

實踐應用:福建、江西兩省在各自摸清武夷山國家公園所屬片區范圍內的自然資源資產情況和權屬狀況,厘清國有與集體所有自然資源邊界的基礎上,加強跨省協同,建立省際協調機制,共同解決保護、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兩省聯合編制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加強在國土空間布局、生態紅線劃定、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政策協同,共同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管理,實現“一山共治”。

(三)大熊貓國家公園

基本情況:大熊貓國家公園橫跨四川、陜西和甘肅三省, 地處秦嶺、岷山、邛崍山和大小相嶺山系,是主要的大熊貓棲息地,植被類型豐富,群落結構和動植物區系完整。2023年6月21日、8月25日 、12月30日,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片區、甘肅片區、四川片區陸續完成登簿。根據登記結果顯示,大熊貓國家公園登記單元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其中陜西片區面積97.72平方公里,甘肅片區面積2552.96平方公里,四川片區面積1.93萬平方公里。涵蓋森林、水流、草原、濕地、荒地、礦產等六大資源類型。經國務院授權,大熊貓國家公園由自然資源部委托陜西、甘肅、四川三省人民政府分別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

實踐應用: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和甘肅片區創新開展三維立體登記模式,實現登記成果二維向三維可視化轉變,生成“立體戶口簿”;陜西片區通過科技賦能,運用無人機航測、GIS和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應用技術,通過亞米級衛星遙感影像和傾斜攝影技術獲取實景信息,為自然資源建立“全息檔案”,實現精準確權。在生態保護領域,清晰的權屬劃分讓責任落實更精準,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產權保障。國有自然資源由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負責生態修復,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則通過“村集體+合作社”模式開展林下經濟,既守住了森林的生態紅線,又讓村民在保護中受益。登記成果正轉化為推動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基本情況: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地處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處的老爺嶺南部區域,是我國東北虎、東北豹種群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區域,也是重要的野生動植物分布區和北半球溫帶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2024年9月6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完成登簿,標志著我國目前唯一一個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權的國家公園完成了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根據登記結果顯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登記單元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資源1.37萬平方公里,占虎豹公園總面積的97.58%。另有水流、 濕地、草原等其他類型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內國有自然資源面積1.34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5.49%。經國務院授權,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由自然資源部(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

實踐應用:通過開展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確權登記,妥善化解了公園范圍內1.9萬多公頃的權屬重疊歷史遺留問題,劃清國有與集體所有界線。登簿完成后,自然資源部及時將登記成果共享給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登記成果已應用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本底調查、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管護等工作中,為國家公園分類施策、生態保護和有效監管提供產權依據。

(五)三江源國家公園

基本情況: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國家公園,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其水源涵養功能是我國乃至北半球生態安全的關鍵屏障。公園內冰川雪山巍峨聳立,湖泊濕地星羅棋布,高寒草原廣袤無垠,是高寒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棲息著藏羚羊、雪豹等6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三江源國家公園確權登記充分運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設備實地勘查,精準界定登記單元邊界。創建“青年突擊隊”,克服高海拔作業困難,共完成調查核實水流、濕地、森林、草原、荒地等圖斑170897個,關聯不動產登記信息7278條和生態保護紅線。2025年7月4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完成登簿。根據登記結果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自然資源全部為國有,經國務院授權,由自然資源部委托青海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登記單元總面積約19.07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原資源占比最高,面積12.89萬平方公里,此外還涵蓋森林、水流、濕地、荒地等多種資源類型。

實踐應用:通過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確權登記,明確產權主體,有力推動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地實施,充分激發周邊社區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同時,登記數據能夠精準定位生態修復區域,科學規劃生態保護工程,為生態保護裝上“數字引擎”,并為科研監測、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確權賦能:國家公園確權登記成效初顯

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圓滿完成登簿,通過摸家底、建檔案,明確了“誰所有”“由誰管”,真正實現“底數明、權屬實、 邊界清”。一本本綠水青山的“戶口本”,使產權更明晰、權益更顯化,落實保護責任,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激活了保護與發展的雙重效能。

-——為維護國家公園所有者權益提供產權憑證。根據《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但具體由誰來代表行使、如何行使、行使的權利內容是什么,長期以來并不明晰。通過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將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國家公園四至范圍在國土空間上精準落地,以登記的法定形式,明確和宣示了國家公園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清晰界定不同層級政府行權的具體范圍,厘清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監管者及其責任,能夠為國家公園產權管理提供支撐。通過清晰界定國有與集體所有的權屬邊界,妥善化解國家公園范圍內的權屬爭議,同時關聯不動產登記信息,明晰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劃清了權屬界線,解決了所有權人不清、所有權邊界模糊等問題,為國家公園所有者職責履行主體“主張所有、行使權利、 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落實權益”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產權依據。

-——為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夯實產權基礎。近年來,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仍面臨產權界定、資產配置與有償使用等難題。通過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解決了一批自然資源產權糾紛,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劃清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的邊界,清晰掌握國家公園的產權“家底”,建立涵蓋各類自然資源權屬狀況和自然狀況的數據庫,為國家公園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處置、配置、有償使用和收益管理等提供權責歸屬依據。

-——為加強國家公園嚴格保護、整體保護、系統保護提供服務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國家公園涉及的自然資源種類繁多,包括森林、水流、草原等,這些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往往跨越多個行政區劃和管理部門。通過國家公園確權登記,將國家公園作為獨立的登記單元,依法對國家公園內的水流、森林、山嶺、草原、濕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將國家公園內各類自然資源的權屬狀況、自然狀況等信息在登記簿進行記載,明確誰所有、誰管理、誰負責,為國家公園分類施策、生態保護和有效監管提供產權依據。登記結果具有公示公信效力,相應內容及時更新,并接受社會監督,促進權責主體夯實生態保護責任,有利于生態資產保值增值,助力提升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

夯實產權基石:從國家公園到美麗中國

給自然資源上“戶口”的,不止于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從試點探索到全面鋪開,從5個國家公園到國際重要濕地,從大江大湖到國家重點林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已在全國星火燎原。截至2025年7月底,全國共有1057個重點區域相繼完成登簿,總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覆蓋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無居民海島等各類自然資源。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國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明顯提速,431個重點區域完成登簿,占已登簿總數的四成。今年6月,太湖完成確權登記,標志著唯一由中央直接行權的湖泊完成登簿,7月西藏米堆冰川確權登記已發布公告……一本本綠水青山的“戶口本”,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類自然資源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提供了產權支撐。

清晰的產權,是保護與發展的基石。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兩項重大改革任務,持續提升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法治化、規范化、 標準化、信息化水平。一是蹄疾步穩,著力拓展自然資源登記覆蓋面。“十五五”期間基本完成新設立的國家公園、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重要河流湖泊等自然資源登記,有序推進自然保護地、國家重點林區、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海域和無居民海島等自然資源登記,力爭實現登簿面積一百萬平方公里。二是深化改革協同,將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深度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大局和自然資源管理全局。與生態文明相關改革協同推進、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將登記成果及時納入“一張圖”產權底板。進一步強化登記成果服務應用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自然資源資產清查、生態保護補償、國家公園建設等相關領域,發揮好確權登記在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鏈條中的作用,努力擦亮美麗中國絢麗底色。三是深化探索,完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和工作體系。健全完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技術標準,研究制訂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規程和自然資源地籍調查技術規范。及時總結實踐探索的成功經驗,推動上升為法律規范。同時,加強業務指導,提高政策制度執行力,確保登記結果真實有效、權威公信。

編輯:張準正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丝袜 | 在线观看视频久a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五月六月婷婷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