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從莫高窟到元上都 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各地啟幕
近日,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中國老教授協會美育創新融合工作委員會、北京時代銀齡藝術團、敦煌藝術應用推廣研究中心主辦的“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系列巡演在廈門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接連綻放光彩,以“銀齡美育”為主題,通過藝術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為各地區中老年群體搭建展示舞臺,推動“銀齡美育+”多元發展,探索一條文化養老與代際共融的創新之路。
8月5日,鷺島碧波映敦煌,多元藝術展銀齡魅力。“敦煌—銀齡美育星光大會”作為系列活動首站,在廈門集美區青少年宮拉開“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系列巡演活動的帷幕。演出現場,多元藝術形式綻放銀齡魅力。近50個節目、近千名演員圍繞“家國情懷”“非遺傳承”“時代風采”三大主題展開。
《采茶撲蝶》將福建非遺舞蹈與現代編排技巧結合,15名演員身著傳統服飾,以輕盈舞步模擬采茶動作。在《歌唱祖國》《我的中國夢》等節目中,激昂音樂與飽滿情感點燃全場,演員們通過整齊劃一的舞步與層次分明的隊形變化,詮釋了個人夢想與國家發展的緊密聯系。此外,《藍色的蒙古高原》《新疆歌舞》分別展現西域風情和蒙古族舞蹈,兩支異域舞蹈同臺競技,凸顯了銀齡美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理念。同安老年大學民間舞蹈隊的《繡女貢球》則將泉州蟳埔女習俗與貢球運動結合,創新出兼具觀賞性與參與性的新形式。
8月7日夜晚,“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內蒙古站)”演出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格勒盟忽必烈廣場盛大舉行。錫林郭勒盟是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元上都遺址所在地,還擁有我國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生物圈監測體系的草原自然保護區。當草原夜空邂逅敦煌千年文脈,這場盛典成為世界遺產對話的生動詮釋。盛典不僅讓兩地千年文明印記在北疆大地交織生輝,更通過銀齡藝術家的創新演繹,探索出文化遺產活態傳承與銀齡美育創新的全新范式。
演出中特別設計的“絲路回響”“草原新韻”與“時代銀齡”三大篇章成為亮點。晚會在近百人表演的《我在草原望北京》開場舞中拉開帷幕,演員們身著五彩斑斕的蒙古族傳統服飾,以奔放舞姿勾勒出草原兒女的豪邁氣概,瞬間點燃全場熱情。隨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舞的現代演繹《安代舞》,將傳統祈福儀式與當代舞蹈語言巧妙融合,展現出銀齡群體對文化傳承的獨特理解。《祝福祖國》中,演員們手持敦煌飛天綢帶與現代舞蹈道具,通過剛柔并濟的編排,詮釋了“一帶一路”倡議下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廈門代表隊帶來的情景劇《西游記》創新性地改編驚艷全場,將《西游記》取經之路與敦煌絲路文明深度融合,76歲的“孫悟空”扮演者身著敦煌紋樣戲裝,手持繪有飛天圖案的金箍棒騰躍登場,贏得觀眾雷鳴般的掌聲。在服裝走秀節目《為內蒙古喝彩》《民族服飾》中,演員們身著鄂爾多斯頭飾、科爾沁繡花袍等傳統服飾,配合LED屏上呈現的敦煌壁畫背景,構建出跨越時空的視覺對話。
現場演出中,近40支中老年藝術團隊、近千名銀齡藝術家齊聚于此,再次以多元藝術形式獻上融合北疆文化與敦煌美學的視聽盛宴,為“銀齡美育+文旅+夜經濟”模式創新實踐寫下生動注腳。持續2小時的演出,通過錫林浩特市文旅官方媒體等平臺同步進行了現場直播,吸引了超過200萬人次觀看。
“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系列巡演活動在廈門與錫林郭勒盟的成功舉辦,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在文化層面,活動促進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讓敦煌文化、閩南文化、北疆文化等在舞臺上相互碰撞、相互借鑒,為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在社會層面,為中老年群體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平臺,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們的社會認同感和幸福感。同時,也激發了社會各界對老齡化問題的關注和思考,推動了各地“銀齡美育+”模式的創新開展。
中國老教授協會美育創新融合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儉表示,廈門、內蒙古系列演出活動不僅是藝術展示的舞臺,更是銀齡美育創新模式的試驗場。期待通過這樣的持續銀齡美育長跑,讓更多老年人從觀眾變為創作者,從家庭走向社會,真正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美好愿景。
隨著內蒙古站星光盛典的結束,“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西安站也將在近期拉開帷幕。9月24日-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中老年優秀藝術作品最終將匯聚在敦煌,參加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系列活動。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是“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國家級盛會,歷屆活動共有10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近萬名嘉賓參會。作為敦煌文博會主要活動內容之一,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系列活動將以敦煌銀齡美育星光盛典(晚會)、百年風范·文化名家書畫展、敦煌莫高窟舞蹈藝術快閃、“大教授·小院士”敦煌美育行、敦煌詩樂舞大世界基尼斯挑戰活動、“千年莫高 盛世華章”共創敦煌壁畫大世界基尼斯挑戰、非遺新生活大展等多項活動,為敦煌文博會構建起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代際與群體之間的對話橋梁。屆時,來自內蒙古的安代舞、廈門站采茶舞、西安站的秦腔古韻等各地地域特色節目將共同展現“一地一品、百花齊放”的銀齡美育圖景的同時,用銀齡美育與世界對話。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