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雙軌”延伸履職觸角 “四鏈”織密服務網絡
——江蘇徐州云龍區政協深化“界別同心 服務為民”品牌建設
艾草藥香氤氳,推拿輕柔舒展,辨識藥材的講解聲與養生講座的智慧低語交織回蕩……近日,“岐黃醫道·湖畔百草集”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第二屆中醫藥文化夜市上人頭攢動。很多“攤主”恰是當地政協委員。
在潘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義診臺前,區政協委員、市級非遺“盛氏木柄火針技藝”第五代傳人盛廣勇指尖銀針翻飛,僅用三針便緩解了張大爺多年的頸椎病痛。
這已是他今年第23次將家傳絕技帶到市井街巷。他還定期赴軍營為官兵緩解訓練傷痛,將家傳火針從展柜帶入義診臺,惠及群眾超萬人次,并圍繞“非遺助力基層醫療”等提交提案。
在中醫藥夜市上,徐州麗瑤健康體檢中心的智能展位成為焦點。市民通過AI中醫檢測設備,3分鐘即可獲得個性化報告和調理建議。這背后是區政協委員羅娟創新打造的“公益講座+AI體檢+中醫調理”三位一體服務模式。羅娟和團隊定期開展義診,提供血壓血糖檢測、AI脈診及常見病咨詢等“家門口”服務,贏得居民“暖心又貼心”的贊譽。
這些生動畫面,正是云龍區政協深化“界別同心 服務為民”品牌的鮮活縮影。近年來,區政協強化協同聯動,創新打造“固定+移動”雙軌履職體系,以“特色化、聯動化、融合化”三維模式激活界別服務效能。一方面整合政協委員資源開展專業服務;另一方面創新組建“杏壇賢音”等21支界別服務隊,通過“委員+專家+群眾”模式開展微課堂、微調研、微協商等活動,推動履職從固定站點向流動網格延伸,實現服務群眾精準對接。
6月18日,區政協經濟界牽頭召開“低空經濟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議事會,聯合區數據局、經發局等5家職能部門,協同中國移動及行業技術專家,從政策創新、基礎設施配套、空域開放等維度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助推區域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資源集成,區政協創新實施“四鏈融合工作法”。以“同心向黨·紅色聯盟”黨建品牌強化政治引領,通過“黨組織+界別”組織鏈推動黨建與界別服務隊深度融合,聯合5家黨組織開展“博愛送健康”活動;依托“界別+街道”區域鏈構建一對一履職模式;強化“界別+部門”力量鏈,健全“委員+社區”網格鏈,“雙聯系”機制推動223名委員下沉社區,開展政策宣講、科普宣傳、法律援助等活動150余場,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政協“履職清單”。
為保障工作實效,區政協多舉措強化機制建設。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定期研究解決問題;創新建立協商議事和社情民意“雙聯系”制度,去年以來累計開展協商議事640場、便民服務80余場,形成15份調研報告,推動解決養老、托管等600余個問題,上報社情民意信息73篇;健全評價激勵機制,將聯系群眾納入委員考核。通過立體化平臺搭建、多維度資源整合、全鏈條機制保障,實現“聯系一界、團結一片、引領一方”的乘數效應。
(通訊員 鄭琛 楊曉琳 本報記者 江迪)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