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讓草原綠色動能奔赴更廣闊的未來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聚焦新能源產業開展專題協商
近年來,內蒙古新能源進入快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全國能源版圖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23、2024年新增裝機超過多年前總和,成為全國首個突破1億千瓦裝機的省份,提前一年實現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2024年綠電發電量達2100億千瓦時,外送量占全國三分之一;2025年1月至4月新能源發電量占比35.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但高速增長中,新能源利用率一度下滑,消納難題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
今年年初開始,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其其格帶領政協委員開展深入調研。
近日,自治區政協聚焦“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擴大新能源產業規模”召開專題協商會議。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李艷茹介紹調研成果,提出“做好‘十五五’規劃編制,為新能源擴量增質提供發展支撐”“強化本地消納,推動‘綠電+產業’深度融合”“強化外送能力,拓展外送消納空間”等建議。
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胡成東用一組數據展現工作實效:累計批復261個市場化消納項目,配套新能源9392萬千瓦;“十四五”以來納規500千伏電網項目189項;出臺9條推動綠氫項目建設和消納的政策舉措……
自治區政協委員栗世芳建議,動態調整容量補償機制、擴大綠電直交易范圍、設立本土儲能產業基金,依托中蒙俄經濟走廊將相關規則納入國際認證。自治區政協委員黃占兵著眼于新能源應用場景拓展,建議加快拓展工業、算電協同發展、交通運輸、建筑、農牧業和農村牧區、跨省區綠電交易等應用場景,為新能源消納開辟多元空間。國家能源集團內蒙古分部常務副主任宮建輝建議,加快政策細則出臺、落實特殊項目保量穩價政策、實施跨區域合作、加大儲能建設。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總經理王雷提出儲能單獨立項,推動項目與電網規劃匹配。
赤峰市能源局局長王偉東帶來了地方實踐的鮮活樣本:商業化運營的風光制綠色氫氨一體化項目—遠景赤峰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產,除了本地使用,還將外送赤京津地區和錦州港。
結合國家新增重點行業綠電消費要求,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文智建議嚴格落實重點用能行業綠電比例,通過零碳園區吸引高載能項目。
……
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副主席黃志強表示:“我們錨定‘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目標,堅持系統化、市場化思維,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推動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內蒙古新能源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自治區政協主席張延昆與大家共同探討新能源消納面臨的挑戰,“全區各級政協要圍繞加強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設,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加快構建新能源儲能體系等方面找準履職切入點、著力點、創新點,促進全區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北疆大地,風電場與光伏矩陣交織成“綠色交響”,草原綠色動能正奔赴更廣闊的未來。(李睿琦)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