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青島市政協召開常委會會議聚焦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
讓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本報訊(陳小艷 陳笑蔚) 近日,政協第十四屆青島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召開。此次會議緊扣“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這一核心議題,組織各界別常委、委員深入協商議政。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任剛出席會議,就全市上半年經濟形勢及下半年工作重點作專題報告,同時認真傾聽委員建議,現場回應發展關切。
圍繞如何將高校創新勢能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市政協常委、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黨工委書記邢占軍認為,青島坐擁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原始創新能力突出,更集聚了密集的人才資源。基于此,他建議高校需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以及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動態優化學科布局、引導教育資源傾斜,推動產業融合示范學科建設。
從高校創新延伸至海洋經濟這一青島核心優勢領域,致公黨青島市委會進一步提出,面對全球海洋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挑戰,青島要打破“重論文輕轉化、重研發輕產業”的傳統路徑依賴,以“科創—產業—金融”協同躍遷為突破口,加速實現從“科研高地”到“產業高峰”的戰略跨越。
儲能產業的發展態勢同樣備受關注。作為山東省龍頭城市和新能源產業重要基地,青島在新型儲能制造業領域已展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對此,民盟青島市委會建議,青島要牢牢把握技術與產品迭代的關鍵機遇,力爭在鋰電儲能產業實現“換道超車”,打造產業新高地;同時需著力補強產業鏈短板、強化上下游協同,構建儲能產業發展新生態,并前瞻性布局固態鋰電、新型氫能、長時儲能、波浪能等前沿技術與產業,搶占未來競爭先機。
在未來產業布局的討論中,合成生物產業成為又一焦點。市政協委員、青島嶗山科技創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芳提出,這一領域既是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也是國內萬億級城市爭相布局的戰略賽道。青島雖擁有嶗山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等一批國內領先的涉海研究機構,但要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細化賽道、深耕海洋特色,將涉海科研優勢轉化為合成生物產業的獨特競爭力。
聽完發言后,任剛回應表示,下一步,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落實好市委關于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堅定信心,標本兼顧、遠近結合,抓好在建項目、抓好對企業服務,加大資源盤活,加快將特色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確保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
市政協主席孟慶斌表示,大家要緊扣助力“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和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聚焦全市重點工作,精準協商建言,廣泛凝聚共識。要深化打造“琴島協商”工作品牌,扎實做好“四個凝聚”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