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代炒”飄出幸福味
——四川綿陽安州區政協搭臺協商點亮創業靈感
核心閱讀
年輕人和老年人存在“做飯難”的情況,而菜市場商戶“盼增收”——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政協委員在走訪花荄鎮時發現上述問題并積極建言獻策。最終,“代炒菜”服務在安州卓信農貿市場鋪開,為周圍居民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
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卓信農貿市場,居民王真提著剛選好的兩斤鮮排骨,熟門熟路地拐進一家標著“代炒菜”的檔口:“師傅,今天用豆瓣醬燒,多燜兩分鐘哈!”灶臺前的師傅應聲顛勺,鐵鍋與鐵鏟碰撞出清脆的聲響,蒸騰的熱氣里飄出誘人的醬香。
這一新奇的“代炒服務”正在區政協委員們的關注下,從萌芽到繁茂,成為點燃民生幸福的“新火種”。
“這源于區政協委員們的一次民生走訪。”花荄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聯系花荄鎮的政協委員們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年輕人抱怨“下班做飯沒時間”,老年人發愁“買菜容易做菜難”,而菜市場商戶則盼著“拓增收渠道”。幾組需求碰撞的瞬間,委員們當即萌生了推動菜市場延伸服務功能的想法。
群眾的需求就是履職的動力。在區政協的支持下,委員們專門組織了一場菜市場轉型座談會。思維碰撞中,“代加工服務”這一新穎事物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會后,鎮政府立即組織有意向的商戶前往上海、杭州等地進行了考察。考察歸來,大家不僅堅定了“代炒服務大有可為”的信心,更引入了“透明化經營”理念。
很快,一家“火鍋代煮﹢一站式采購”的商鋪在卓信農貿市場開業——顧客選好食材,商戶現場加工,配上桌椅便可開吃。很快,“火鍋代煮區”就成了年輕人的打卡地。
這一成功案例讓更多商戶看到了商機,不過,也有商戶擔心,“萬一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咋辦?”為了讓商戶放下顧慮,委員們通過政協將情況反饋給了區市場監管部門,推動制定《代炒服務規范指引》,從食材處理到廚具消毒都列出明細。
通過多次協商,“代炒服務”逐步走上了發展快車道——如今,市場監管局每月的食品安全培訓,成為了商戶們的“必修課”;針對上班族的加急需求、老年人的軟嫩烹飪選項,其實是區政協“銀發群體關愛組”和“青年權益小組”分別反饋的建議;在吸納了委員建議后,鎮上組織了“口味品鑒會”,邀請不同年齡段的居民給菜品打分,幫助商戶優化口味;在委員們牽線搭橋下,電商平臺的入駐讓“代炒服務”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商戶們計劃推出的“上門炒菜業務”,也是源于委員們開展的“居家需求”調研……
代炒檔口火了,商戶收入直線上升,連帶周邊蔬菜攤銷量也漲了近兩成,“代炒服務”正逐漸成為“代炒經濟”。如今,花荄鎮正在總結卓信農貿市場的模式,計劃向其他菜市場推廣,讓更多群眾受益。
“不是簡單加個灶臺,而是要通過政協的‘穿針引線’,讓菜市場真正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幸福驛站’。”聯系花荄鎮的區政協副主席王冬感言,鍋鏟碰撞的聲響,不僅炒熱了飯菜,更炒濃了民生幸福的味道——這,正是政協“為民辦實事”最生動的注腳。(本報記者 韓冬 通訊員 冉忻鷺 何思鍵)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