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為城市建設添“綠意”
近日,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楓書園小區居住的馬女士將充電槍插入愛車,儀表盤隨即亮起充電指示燈,電能表用電指示燈也隨即跳動起來。生態城居民電動汽車充電樁累計接入量突破1萬戶大關。
作為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區域內居民新能源車輛保有量持續提升,目前,居民萬戶充電樁接入率達到11.24%,是天津市平均值的4.2倍。
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天津發揮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多年發展所積累的厚實基礎,堅持打造“綠色之城”。
天津市“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升級核心競爭產業,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城市發展目標。“十四五”期間,天津已逐漸實現城市發展方式由增量擴展向集約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轉變。市政協委員、市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馬虎兆說,在建設綠色能源之城的工作中,天津加大新能源場景建設,拓展多元應用場景,大力培育發展綠色儲能產業。此外,推動綠色出行,為新能源車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電服務是委員們關注的“綠色之城”建設話題之一。
“截至2024年年底,天津全市累計建成充電樁約24.8萬臺,車樁比約為 2.26∶1,高于國家平均水平。”在市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衛紅看來,“科學配建居住區充電樁設施”作為滿足居民綠色出行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還可為天津實現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提供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撐。
“由于居民新能源車充電需求增長迅速,充電樁配建標準和規范不完善,新建小區建設依據不足,老舊小區電網容量有限,擴容資金緊缺和設施選址困難等各類具體問題,充電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王衛紅認為,要解決目前充電樁配建流程不規范、管理機制不健全,設施配建環境差異大、運維方式不統一等問題,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充電樁規劃配建應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的彈性規劃理念,采用數智融合方式,對充電樁設施的容量、規模及數量進行科學合理預測和規劃,進一步完善優化充電樁的建設方式和配建比例,以解決居民充電的切實需求。
“天津作為我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具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資源優勢,可構建形成政府引導、產業介入、充電運營企業落地實施、物業和居委會具體參與的共治合力,補齊居住區充電樁建設短板,完善配建標準體系,合理規范實施流程。”王衛紅建議,建立“統建統營﹢停充一體”的運維機制,推廣居住區內部有償共享、多車一樁長期共享、移動充電設備共享等多元運維機制,建立“充電有位、充完即走、價格調控”多維度、精細化的運營機制等,為居民提供充電樁App查場找位訂位、無感充電、合并支付等高效便捷服務,多方合力提升充電樁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實現充電設施的共治共享,為居住區充電問題提供有效可行的商業服務模式。
“超前的對接布局很好地破解了充電樁安裝的‘最后一公里’梗阻,讓充電樁想裝就能裝。”中新天津生態城提供了成功經驗:在小區車位附近預留充電設施電表箱和接口,為充電樁安裝提供便利。供電公司提供線上合同簽訂功能、管家式服務,提升了接電效率。
“自2015年首戶家用充電樁落戶至今,50余個小區充電樁已累計輸送綠色電能5102.11萬千瓦時,驅動生態城的電動汽車奔跑了3.4億公里,節省汽油超1.97萬噸,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6.258萬噸,相當于種植34萬棵大樹。”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建設局局長胡宇丹說。(記者 張原 李寧馨)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