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盟
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京津冀三地民盟組織開展沉浸式主題教育活動小記
盟員們在梁啟超紀念館門前合影
盟員齊聚梁啟超紀念館飲冰室客廳談心
晨光初起,宿霧未散。天津梁啟超紀念館的粉墻黛瓦浸潤在夏日的初陽之中。7月17日,這座承載著百年風云的建筑,迎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由民盟北京市西城區委會、民盟天津市河北區委會、民盟河北省廊坊市委會共同組織的“故里清風盟心聚·飲冰遺志正風揚”主題教育活動在此拉開帷幕。
據了解,本次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角色扮演與實景演繹,讓塵封的往事變得鮮活可觸。三地盟員隨機抽取歷史角色卡,化身維新志士、愛國學者等歷史人物,融入梁啟超先生“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世界。當被青磚灰瓦見證的崢嶸歲月與當代青年的思想產生共鳴,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正在歷史回響中悄然完成。
在歷史場景中
油然而生的精神共鳴
“我們要精準再現梁啟超先生的思想與事跡?!泵衩撕颖眳^委會主委田強認為,主題教育活動不能浮于形式,要深入挖掘,讓每個人都成為傳承的一環。
活動前3天的終排現場,盟員演員們齊聚梁啟超紀念館,站在梁啟超紀念館的飲冰室客廳中,大家不禁感慨,“我們是在給歷史與當下搭橋”“這一個月我太投入了,現在還有點出不來了”“要不是親身參演,站在偉人的視角思考,對這些歷史我不會有這么深刻的感悟”。烈日灼灼,飲冰室內,盟員們情緒高漲,這種別具一格的學習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大家紛紛表示,一定會把角色演好、演真、演活。
當日上午9點,一切就緒,隨著紀念館大門展開,三地盟員齊聚在梁啟超銅像前。抽取角色卡,或化身執書向學的進步學子,或成為振臂疾呼的維新志士。當眾人沉入歷史的肌理,紀念館內正訴說著一場從“明史”到“懂魂”的精神蛻變。
“能以舉人身份參與這場歷史重現,既感責任重大,更覺與有榮焉?!币幻麃碜岳确坏拿藛T手持角色卡,望著銅像前“無負今日”4個字說道。誠然!褪去刻板學習的外衣,使參與者在角色流轉間催生出情感共鳴,從而使主題教育成果“深植于心,歷久彌堅”,這不正是本次活動的目的嗎?
伴隨著主持人的開場詞,第一幕在梁啟超故居內上演。飾演梁思成的盟員攥緊手中的線裝書問道:“父親,何為立身之本?”
梁啟超的扮演者長衫輕揚,聲音似從時光深處傳來:“愛國如家,人必有愛國心,然后可以成大事?!贝丝?,梁門“人生百年,立于幼學”的箴言不再囿于泛黃書頁,而是穿越百年風雨,在一眾盟員心中續寫家風長卷。
飲冰室內,數位舉人抱拳拱手,共嘆家國迷茫。檀木案上,凝結著“變法圖強”千鈞之重的《上今皇帝書》在眾人面前徐徐展開?!昂?!為了大好河山,為何不簽!”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出。“國已危亡,當萬眾一心!我也簽!”又一個聲音從二樓傳來?!拔乙埠灒 薄八阄乙粋€!”……隨著眾人齊聲附和,聲浪在雕花梁柱間回蕩?!芭c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益民!”飾演臺灣舉人的盟員大筆一揮,大家陸續上前,毛筆在手中傳遞,墨跡層層疊疊,如同星火燎原。
傳承偉人精神
激勵后人前行
“剛看到你們為簽不簽字爭執時,我手心都捏著把汗。”排隊簽名的廊坊盟員對演員說?!敖裉煺驹谶@里,我才真切地明白‘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切膚之痛?!毖莩霈F場的一位老盟員眼眶微紅有感而發,“是前輩的熱血和勇氣,鑄就了歷史的豐碑?!?/p>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蔡鍔將軍的聲音如驚雷乍響,在飲冰室門前回蕩。“列強環伺,清廷昏聵!”飾演蔡鍔的盟員壓低了嗓音,立誓起兵討袁,他目光如炬,似乎回到那個風雨飄搖的前夜。大家屏息凝神,生怕打擾了將軍的大計。
北京的盟員回憶道:“他的氣場把我們大家都鎮住了,這種隱忍時的謀略,深思后的堅定正是我們在面對復雜情況時所需要的智慧?!奔o念館內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今天的這場重現演出,效果比任何一次排練都要好?!?/p>
臨近尾聲,當飾演梁啟超的演員出現在飲冰室二層陽臺,他用指尖摩挲著欄桿,沙啞的聲音透著歲月的滄桑:“我早已以身許國……”來紀念館參觀的游人紛紛駐足,憑欄翹首一睹任公英姿。
“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他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幾名青年的清朗之聲傳來,兩名盟員高擎的五星紅旗隨之舒展。梁啟超探出欄桿的手僵在半空,聲音陡然發顫:“新中國?此乃吾輩國旗?!美哉!壯哉!”話音剛落,齊整的歡呼聲響起,大家揮舞著五星紅旗,臉上洋溢出勝利的喜悅。
伴隨著《少年中國說》的旋律,這場跨越百年的歷史對話在紀念館的上空交匯,這次生動而又深刻的主題教育在每一名盟員的心中扎根。
活動結束,大家緩步走出紀念館,有人小心翼翼地將角色卡收入包中留念,有人駐足在庭院中那棵老舊的石榴樹前,望著“無負今日”的匾額出神。
沉浸式主題教育活動以“家風傳承”“公車上書”“反袁護國”“隔空致敬”4大場景徐徐展開。通過梁啟超與子女的書信往來展現“忠孝仁愛”的家風傳承;解析《時局圖》背后列強瓜分中國的屈辱史喚醒愛國共鳴,實景還原“公車上書”場景再現維新志士救亡圖存的赤子之心;演繹梁啟超支持蔡鍔反袁護國的歷史抉擇彰顯知識分子風骨;最終以“梁啟超與當代青年共讀《少年中國說》”的隔空對話收尾。
讓歷史“活”起來,更讓精神“傳”下去,激勵著三地盟員在新時代新征程秉承先賢遺志,以實際行動書寫民盟擔當,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貢獻智慧與力量。(記者 張原 李寧馨 通訊員 于躍)
編輯:彭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