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巧拓“林下路” 鋪就“增收途”——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政協助力林下產業發展小記
核心閱讀
為讓“紙上藍圖”落地生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政協化身“牽線人”,架起政企、農企合作的橋梁。針對農戶缺技術、企業缺場地的難題,委員們牽頭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對接會,推動“林地流轉﹢保底分紅﹢勞務收入”的合作模式全覆蓋。
7月,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林下月季迎來盛產期。太平鎮老街村委會白馬哨小組村民羅正國一早就在林地忙碌,修剪、捆扎鮮切花。“我家流轉了5畝地參與種植,合作社提供種苗和技術,還負責收購,我們只要專心種好花就行,一年多賺兩萬多元!”他手里的花枝,正是姚安縣政協推動林下產業結出的“致富果”。
多年來,姚安縣政協以“調研獻策﹢搭橋鋪路﹢跟蹤服務”全鏈條助力林下產業發展,讓1.5萬畝林地變“聚寶盆”,鋪展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早在林下產業起步階段,姚安縣政協就看到了當地豐富的林地資源里蘊含的潛力。縣政協組織委員展開多輪調研。調研組提出,發展林下經濟,核心是守住生態紅線,推動林產經濟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助力“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同時明確發展定位,建立資源數據庫和示范基地,開拓市場,借新機遇促發展;通過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發展融合業態延鏈補鏈,并支持產業市場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融合資金鏈,為農民開辟增收新渠道。
參與調研的政協委員提出“花卉進山、林藥共生”的發展思路,篩選耐陰抗寒的月季、繡球、尤加利、蘋果葉、玉米花、藍星球等特色花卉品種,創造“林花”共生系統,實現畝均效益超萬元,為產業發展定下“生態優先、效益為本”的基調。
為讓“紙上藍圖”落地生根,姚安縣政協化身“牽線人”,架起政企、農企合作的橋梁。針對農戶缺技術、企業缺場地的難題,委員們牽頭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對接會,招引24家花卉企業入駐姚安,培育花卉經營主體59戶,推動“林地流轉﹢保底分紅﹢勞務收入”的合作模式全覆蓋。
在產業布局上,姚安縣政協發揮聯系廣泛、凝心聚力的優勢,引導培育經營主體,助力形成林花、林藥、林果等特色種養模式,規模持續擴大;同時推動整合“林業﹢”項目,推進生態修復與綠化工程,強化“林﹢花”經濟,助力招引企業、培育主體,促成“林﹢種養殖”“林﹢康旅”等項目落地,讓當地花卉產業品牌愈發響亮。
在機制創新方面,姚安縣政協推動構建“721”收益分配機制(農戶70%、村集體20%、企業10%),力促林下產業擴面提質增效,支持建設示范村、深化三產融合,帶動林農就業增收,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
如今,姚安縣林下產業已結出沉甸甸的果實,全縣林下種花2萬畝、藥材1.5萬畝,林果50萬畝,養牛2.07萬頭、羊6.54萬頭、驢1080頭,養殖雞鴨鵝、鴿子近22萬羽,林下飼養中蜂4.5萬群,年產野生菌3287噸;依托“721”收益分配機制,林農人均年增收超2400元。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多元業態開花”,林下產業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政協的智慧與汗水,而這條越走越寬的林下“增收途”,也開啟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契機。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