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流量“接得穩” 消費“留得住”
——上海徐匯區政協助力體育消費再升級
“這些建議有思想性、有建設性、有針對性,對于加快發展賽娛經濟、不斷釋放體育消費新潛能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希望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將真知灼見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舉措。”近日,在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區委統戰部召開的“依托賽娛經濟,促進徐匯體育消費再升級”協商會上,應邀出席的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為委員們的“金點子”點贊。
全國政協委員、射擊奧運冠軍陶璐娜并不諱言徐匯區仍存在國際賽事場次相對較少、體育業態融合率偏低等現實問題。“不妨進行賽事場景再造,加速引進電競、虛擬體育等新興國際賽事,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引入XR技術打造‘虛實聯動’運動綜合體,開發混合現實體育項目提升商場消費坪效。”陶璐娜建議推動業態融合重組,由龍頭企業組建“體育﹢科技﹢商業”創新聯合體,打造產業生態聯盟貫通要素流通,突破商體邊界孵化融合消費新場景。
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是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體育學院教授李燕。李燕建議深化“賽娛﹢”場景,也就是探索“賽事﹢娛樂”聯動新模式,打造全域消費生態圈。她說:“我們可以借勢無人機競速、攀巖等小眾運動設立常態化體驗基地,降低參與門檻,培育長期消費;也可以設立體育IP創新基金重點孵化電競、街舞等Z世代賽事,聯合頭部企業,打造三人籃球爭霸賽、無人機錦標賽等國際巡回賽節點,用一場場賽事,讓青年人留戀一座城,最終實現瞬時流量向長期客群躍遷。”
“新技術可以讓體育賽事更有體驗感和吸引力,打破體育消費增長的邊界。”區政協委員、阿迪達斯高級副總裁益晨旭從她的專業視角建言,提出構建“流量—留量—增量”的可持續賽娛經濟發展范式:建設“徐匯元宇宙賽場”,集成區塊鏈票務、AI運動教練、XR沉浸式觀賽等功能,打造虛擬孿生賽事場館,拓展全球粉絲經濟;試點境外觀眾離境退稅快捷通道、賽事衍生品稅收減免等政策,以徐匯為“圓心”,通過“賽事聯票﹢高鐵套票”及“賽娛主題專列”實現跨區域資源整合,打造長三角體育消費一體化核心引擎。
聚焦產業政策、空間載體、賽事引領、消費場景、經營主體以及消費生態,委員和黨派團體各抒己見。區政協主席黃沖談了他的3個現場感悟:流量要“接得穩”,需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精雕細琢的力度,推動徐家匯體育公園等場館區域的精細化建設和管理,打造成為世界級賽娛項目的首選之地;消費要“留得住”,需要充分發揮文旅“一業興、百業旺”的優勢,持續推出各類文旅產品,擴大賽娛活動的消費鏈條,做到賽事引流在先,文旅托舉在后,更好地把“流量”轉化為“留量”。
“關鍵還是群眾要‘得幸福’。”在黃沖看來,要探尋賽事娛樂和居民生活之間的平衡,將賽娛元素有機引入街區日常,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標桿場景,發揮賽娛項目浸潤人心作用,更好豐富居民百姓的精神世界。(顧意亮)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