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涉疆涉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夯實團結奮斗思想政治基礎
——專家學者共議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提升,呈現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7月23日,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明研究中心與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聯合主辦、包頭市社會主義學院承辦的“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助推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包頭召開,來自中央社院,部分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自治區、京津冀地區社院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近100人齊聚一堂,共議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黨的邊疆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貢獻智慧力量。
以學術講政治 助力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
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黃守宏在會議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全國社院系統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深刻理解和把握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歷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積極參與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多元聚合造就的一體,‘共同’這兩個字眼很有講究,體現了團結和統一的辯證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郝時遠表示,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共同性是一個認同過程,增進各民族的共同性,不能通過做“減法”來實現民族團結進步,而是要通過做“加法”創造性地增強共同性,以實現爭取人心、凝聚人心。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鴻賓在作大會報告時,對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變遷過程中涉及的許多概念和貫通性的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闡釋分析。他表示,“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下,我們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共同性,即56個民族共同組成中華民族,要對中華民族的共同性有清醒、自覺的認識和再建構。”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主任翁賀凱認為,中華文明胸懷天下,文明可作為透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視角。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絕不僅僅是為了獨善中華文明自身,同時也是為人類文明的未來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方案。
“要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豐富內涵,將西方相關理論通過‘洋為中用’進行創造性轉化,拓展理論對話空間,共筑適應新時代的邊疆民族文化創新理論,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復興。”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師范大學教授納日碧力戈表示。
與會人員一致表示,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使各民族自覺樹立和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塑造極富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品格,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提供強大理論支撐。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助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創新涉民族宣傳的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內容,拓寬傳播渠道,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
民族團結的佳話要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要不斷續寫。
黃守宏表示,要用好中華文化學院這個平臺,構建既符合國情又具備國際傳播力、影響力的敘事框架,讓世界聽到更多關于我國邊疆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生動故事。
“石榴籽向內凝聚的效應,意涵所指我國各族群眾團結一心。”新疆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吳順華表示,要充分發揮“石榴籽”效應,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經濟上共富共享的共同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李佰錚表示,要加強和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教育,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從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中汲取各民族復興的智慧和力量,精心挖掘整理在抵御外侮、開發邊疆、建設新中國和改革開放中涌現的守望相親、榮辱與共的民族團結故事,激揚“愛國之情”,立牢“強國之志”,激發“報國之行”。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非公有制經濟教研部主任祝遠娟表示,要以現代開放主動精神促進文化整合,推進邊疆民族地區共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引導邊疆民族地區文化主動融入中華文化,形成邊疆民族地區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建立健全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對于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寧夏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萬學道表示,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中要突出政治性、實效性、時代性、典型性、法治性,自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的全過程各方面,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在與會專家學者看來,用心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就要講好歷史長河中的民族融合和發展過程,講好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實踐,講好各民族文化繁榮的精彩故事,助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突出社院特色 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作為統一戰線人才教育培養的主陣地,近年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突出社院特色,聯合各地社院,特別是民族地區社院,加強實踐探索,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廣泛覆蓋到統一戰線教育培訓各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要打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主體班次和系列課程,引導學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在此次會議上,黃守宏針對如何突出社院系統特色優勢、助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聚焦會議議題,相關邊疆和民族地區社院分享了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
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納麗娜表示,內蒙古社院聚焦工作主線,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類班次重點內容,打造覆蓋全區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教學基地6個,現場教學點84個。“下一步,將以學習貫徹此次會議精神為契機,立足社院‘五個是’的性質定位,突出政治培訓,強化政治共識,通過積極融入全國社院創新發展聯合體、持續深化統戰教培改革舉措、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內涵等方式,積極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楊春祿表示,云南省社院將發揮統一戰線人才培養基地作用,有形、有感、有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統權威進教材、生動有效進課堂、刻骨銘心進頭腦,教育引導統一戰線各領域學員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增進“五個認同”,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西藏社會主義學院《凝聚》編輯部主任索南才讓表示,西藏社院黨組聚焦課題研究,不斷提升工作成效,積極參加跨區域、跨學科領域學術交流活動,并以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為契機,開展系列專題研究,產出一批高質量學術成果。下一步,西藏社院將聚焦全區統戰領域中心工作,探索完善理論研究創新融合機制,切實發揮統戰“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助力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為推進“四個創建”貢獻理論智慧,向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
與會人員一致表示,“要創新社院政治教育形式,充分挖掘邊疆地區在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領域的典型經驗與深入實踐,以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育方式,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要積極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踐平臺,創造各民族學員共學共研共同發展的機會,促進思想的碰撞、經驗的共享、資源的對接,最終形成跨民族、跨區域、跨行業的緊密合作,助力民族團結與交流發展。”
(記者 方慧)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