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實踐探索
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緊扣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各項履職工作中都把是否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首要考量。
落實“第一議題”制度
自覺提高政治站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黨組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帶領政協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深刻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推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以扎實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實際效果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精準“在政協協商”定位
廣泛匯聚智慧力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通過完整準確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續深化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實踐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創新協商形式、增加協商密度、豐富協商內容,積極為協商議政搭建形式多樣、更加經常、更加專業的平臺,充分反映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委員、界別群眾有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意見建議。
近年來,無論是每年的全體會議,還是一年兩次的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以及專題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月度協商會、對口協商會、界別協商會等,都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主線,聚焦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加快新疆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和發展、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破解南疆突出問題、加快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新拓展疆內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進民族團結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融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新疆等重大議題,相繼開展跨專門委員會、跨界別、跨領域的聯合調研和專題研究。自2023年以來,在承擔全國政協“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研究課題的同時,組織并服務政協委員提交涉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案66件、社情民意信息150多篇,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反映了一些涉及國家安全、邊疆穩定、社會和諧、宗教和睦的苗頭性傾向性情況問題,推動解決了一批基層和各族群眾急難愁盼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助力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務實扎實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比如,針對農牧民等群體就業不夠充分的問題,委員建議結合南北疆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縣城及周邊高質量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推動縣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更多崗位,引導各族農牧民就近就地就業;深化南北疆勞務協作,推動更多農牧民跨區域流動就業。比如,針對“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受資金掣肘覆蓋面偏低的問題,委員建議采取“自治區專項撥一點、地縣財政籌一點、援疆資金拿一點、社會愛心捐一點、條件好的家庭出一點”的方式籌措資金,有序擴大中小學生“祖國情·中華行”研學活動覆蓋面,常態化組織新疆和其他省區市高校大學生“雙向奔赴”交流互鑒。比如,針對考古文物、文化遺存、歷史事實等資源挖掘、闡釋中存在的“碎片化”“表象化”“曲解誤讀”等現象,委員建議開展“回頭看”行動,由自治區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專家學者,對現有博物館、景區景點、歷史遺址遺跡等陳列展示和講解內容進行再審核再完善,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正本清源……政協委員的一個個中肯建議,得到了自治區黨政部門的吸收采納,已經或者正在變成新疆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具體步驟和行動方案,促使“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為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心中的“座右銘”。
賦能“四個與共”理念
講好新疆民族團結故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堅持不懈完善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機制,在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上用心用情用力。除了組織政協委員圍繞民族團結進步開展“宣傳宣講宣教”活動外,連續5年支持民主黨派新疆區委會、無黨派人士和各族各界委員聚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構建各民族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開展視察和民主監督,多維度挖掘宣傳南北疆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好居民”“好員工”“好鄰居”“好大院”“好校園”等創建“微行動”的經驗做法,多角度查找剖析在推進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建共享的社會結構和社區條件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以高質量的建言獻策助力自治區黨委、政府多措并舉提高南北疆各地區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保障等基本民生領域,建立健全了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著力推動不同地區、城鄉之間標準體系的相互銜接和平衡,特別是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南疆地區各族群眾和邊境一線傾斜。目前,新疆已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01個。2024年,新疆有22個集體和26名個人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這些先進典型正在不斷激勵和帶動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爭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積極促進者,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新疆是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元宗教并存的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把助力系統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2024年創新性組織宗教界委員召開“和諧共行”座談會,支持宗教界全面從嚴治教,加強“三愛教育”和“五史學習”,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連續3年支持各族各界委員緊扣“系統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促進宗教和睦和諧”主題開展民主監督性調研,面對宗教工作“三支隊伍”在系統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特別是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提出有見地、有價值的意見建議,為助力自治區黨委、政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優秀傳統文化來浸潤各宗教,用現代文明影響信教群眾,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在新疆大地上筑起了遏制極端、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作者蒲雪梅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