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要聞

第二時間 | 申遺成功一周年,北京中軸線如何展現古都神韻?

2025年08月05日 18:23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7月27日,北京中軸線迎來申遺成功一周年。一大早,一隊小學生登上北京鐘鼓樓,站在“四九城里聽鐘聲”展品裝置前,戴上耳機,輕觸互動屏,一一選擇神武門、午門、正陽門、永定門等“四九城”任意一座城門上聽到的鐘聲,感受古時“都城內外十有余里,莫不聳聽”的盛況。“暮鼓晨鐘”的歷史回響,沿著一線中軸,串聯起四時煙火,猶如一部波瀾起伏的樂章,講述著北京的八方城韻和中華文明的智慧。

1

7月27日,人們在活動舉辦地北京鐘鼓樓廣場上踢毽子。當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主會場活動”在北京鐘鼓樓廣場舉行。活動發布了《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叢書以及《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特種郵票等,展現申遺成功一年來,北京中軸線整體性和系統性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利用、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保護體系全面升級

7月27日當天,《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正式發布、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碑揭幕亮相、“北京中軸線保護志愿者招募行動”再啟程……

2

這是7月27日在北京鐘樓前拍攝的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碑。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一線中軸,承古通今,“古都之脊”持續煥發新活力。在北京史研究會原會長李建平看來,“世界文化遺產”這張新名片,給北京中軸線帶來了保護體系的全面升級。“2025年5月,《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實施,從法律層面確立了‘整體保護’原則,將15處遺產點視為‘不可分割的組合體’。讓保護不再是孤立守護某座建筑,而是維護整條軸線的歷史格局與文化邏輯。”李建平表示。“如今,北京中軸線的保護意識已然深入人心,鐘鼓樓、正陽門等多個標志性歷史節點完成結構性修繕,周邊違建逐步清退,整體環境愈發潔凈規整,更以開放姿態擁抱公眾,盡顯古今交融的清朗氣象。”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總裁許莉說。

文化復興與生活融合

盛夏的清晨,人稱“牛爺”的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常委、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郝金明也悠閑地“串”起了胡同,抬眼遠望,修葺一新的正陽門氣勢恢宏、光彩奪目。“正陽門是北京城內唯一城樓、箭樓保存完好的城門,是北京城的象征。看到這座城門,傳統文化、北京文化便會涌然而出。”因電視劇《正陽門下》而爆火的郝金明表示。“北京中軸線不僅是物質遺產的集合,更是‘中正和諧’‘天人合一’等中國智慧的具象化表達。申遺成功后,中軸線的文化價值挖掘也呈現‘井噴式’發展。”李建平舉例稱,天壇祭天的古老儀軌、鐘鼓樓一帶的京味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成了讀懂中軸線的關鍵線索,讓這條軸線的故事說得更周全、更鮮活了。

3

這是在北京正陽門箭樓上拍攝的前門大街和遠處的永定門。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一年來,中軸線的文化展示愈發多元鮮活:中軸線相關展覽、導覽、公共活動顯著增多,向公眾傳達了更多歷史語境;通過豐富多樣的文化展示活動和文創產品,中軸線文化真正走進了大眾生活,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申遺成功一年來,中軸線沿線歷史風貌的系統性保護與恢復和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是申遺帶動發展的最直接體現。”郝金明表示,成功申遺不僅是對中軸線的單獨保護,而是對其整個歷史空間格局進行系統修復,這種“從點到線、由線及面”的轉變正是申遺工作帶來的深層次推動。“數字技術賦能更是讓這條古老軸線煥發新光彩,比如首博的中軸線展廳,將北京中軸線‘全景圖’立體展示,觀眾可以俯瞰‘中軸線’,全視角欣賞高低錯落的古建、縱橫交錯的胡同街巷和晝夜交替、四季輪轉的中軸景象。”“一年來,社區與中軸文化共生的項目逐漸增多,如部分胡同引入文創、民俗、公益策展,實現文化復興與生活融合。人們可以通過看展覽、買文創、參加活動等方式,真切地感受中軸線文化的魅力。”許莉說道。如今,沉睡的歷史建筑已經變成生動的課堂。“打卡”中軸線的青少年數量持續上升。“老師帶著孩子們通過丈量天壇360米的海墁大道,了解地球公轉與節氣的關系,孩子們感嘆‘原來天壇藏著這么多學問!’”李建平說,這是文化認同感生根發芽的開始。孩子們在體驗活動中深入了解歷史文脈,在歷史的浸潤中堅定文化自信。

讓中軸線真正成為中國文化自信的空間標桿

對于中軸線的后續保護,李建平強調,要堅守“整體性、真實性”原則,與國際標準接軌。“中軸線不僅是北京的,更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軸線,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為城市未來的發展錨定文化根基,讓這條貫穿古今的軸線,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滋養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園。”數字化是文化遺產保護的“第二生命”,對于中軸線這樣兼具物質遺產與文化脈絡的系統性遺產來說,數字化不僅是記錄和展示,更是未來的“共識平臺”。“重點應突破的技術有兩方面。一是對鐘鼓樓、正陽門等重點遺產點進行精細化三維建模,實現真實還原與數字化修復,對中軸線文化進行數字化存檔。二是推廣VR/AR、全息投影等技術,打造‘坐在家里就可漫游的中軸線’,突破空間界限,增強大眾的文化感知與參與感。”郝金明建議。郝金明還呼吁,建立中軸線長效保護機制。在完善法規政策體系的基礎上,構建多元化參與治理格局,鼓勵公眾參與和專家指導協同的保護模式,實現“非遺活化利用”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并重。提升文化影響力。在強化中軸線“國家文化符號”定位的基礎上,利用短視頻平臺傳播中軸線文化,增強大眾群體的認同感和參與度。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在打造精品文旅線路的同時發展文化消費新場景,支持文博單位推出中軸主題文創產品,推動文化與消費聯動發展。“建立標準體系至關重要。”許莉建議,采集標準統一,形成建筑、空間、文化信息多維度采集規范;建立數據確權與更新機制,保證權屬清晰、內容實時、成果權威;開放協同平臺化,推動政府、機構、社區、企業共同使用并共建數據資產,提升公共文化資源的數字韌性。“中軸線的數字化保護既能留住歷史細節,又能激活文化生命力,讓數字成果真正成為傳承文明的永久載體。”許莉說,我們不僅要保護“遺產”,更要經營“文化生態”,讓中軸線真正成為中國文化自信的空間標桿、國際交流的文明窗口。


記者:周佳佳 洪琳

文字編輯:楊智嘉

新媒體編輯:石偉強

審核:周佳佳


編輯:彭子鈺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 | 色婷婷在线播放看片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亚洲性爱AV免费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