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委員講壇 名家訪談 醫學前沿 食話食說 岐黃園地 科普養生 健康產業 粉碎謠言

首頁>健康>資訊

首個國家級IBD標桿項目啟動!推動全國診療水平同質化躍升

2025年08月05日 08:5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8月1日,“炎癥性腸病(IBD)規范化診療與管理專項能力提升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作為國家 IBD 診療領域的首個系統性攻堅工程,本項目聚焦“規范專病管理、強化專病能力建設、推動認證實施”三大核心,通過制定標準文件、構建雙軌培訓體系、推行分級認證,推動全國IBD診療水平同質化躍升,切實打通IBD規范診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炎癥性腸病(IBD)規范化診療與管理專項能力提升項目”由武田中國公益支持。會上,消化病學及IBD領域的眾多權威專家學者圍繞IBD規范化診療、學科建設、能力提升等關鍵議題展開討論,持續推動臨床診療質量迭代升級,共建腸道健康新生態。

IBD是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常見癥狀有便血、腹瀉、腹痛等,其高誤診率、長期治療負擔及對患者生存質量的深遠影響,已成為我國消化系統疾病管理的重要挑戰。IBD患者多見于中青年群體,在我國,2024年IBD患者數量已接近91萬,預計2025年將達到150萬。

IBD患者需求顯著增長對診療服務提出了新的挑戰。從臨床診療角度來看,目前IBD專科醫生數量嚴重不足,據IBD-QCC平臺數據,截至2025年7月,認證醫生僅486人,推算全國IBD專科醫生約1000人,這遠不能匹配快速增長的患者需求,形成了日益擴大的臨床服務能力缺口。

更嚴峻的是,基層診療能力的薄弱進一步放大了服務缺口。《中國IBD藍皮書》顯示,近50%的克羅恩病患者需經2次以上就診才能確診,80%的患者曾被誤診為腸結核、腸梗阻等疾病,部分患者的誤診周期長達數年,直接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同時,基層對生物制劑規范使用、并發癥的預防及管理等核心能力的欠缺,還可能導致 “輕癥拖重、重癥亂治”,加重患者病情與治療負擔。

“IBD疾病負擔的持續攀升,不僅是醫療行業需要應對的挑戰,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IBD學組組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旻湖教授強調,“我們希望通過多方協作,推動專科人才培養與規范化診療水平提升,讓更多患者享受到更規范、更便捷的診療服務,真正從科學管理中獲益。”

為了規范IBD專病管理,強化專病能力建設,項目規劃了具體實施路徑。首先,要制定統一的單病種診療路徑、學科建設細則等標準化文件,從源頭解決診療流程不統一的問題。其次,依托“人才送上去 + 專家走下來”的培訓體系,為基層醫生和上級專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借鑒學習的機會,全面提升專科人才診療能力。再者,推動醫生評估考核標準的統一,對符合標準的單位擬實施國家級、省級、建設三級專項合作單位評估,通過考核激勵機制促進人才發展。

會議期間,陳旻湖教授對項目實施提出了建議:“規范化診療體系的構建需要多維度發力、持續性推進。如讓文件標準真正融入各級醫療機構的日常診療流程,避免‘紙上共識’與臨床實踐脫節;分級評估不能僅停留在‘授牌’層面,要通過動態考核監督合作單位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唯有將標準真正落地,才能筑牢 IBD 規范化診療的根基,讓更多患者從中獲益。”

“炎癥性腸病(IBD)規范化診療與管理專項能力提升項目”計劃在今年完成制定《炎癥性腸病診治規范化學科建設細則及評估指標》及專病人才能力培養體系及評估標準,并實現20個單位評估和600位人才評估。與此同時,該項目還將推進設立國家級別IBD專病管理行政機構,并設立IBD規范化診療與管理專項能力提升專家組,負責研討制定各項標準、牽頭組織省級規范化培訓及人才評估相關工作、進行省級規范化培訓院際交流及合作單位評估等工作。(李妮可)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不卡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一区欧美激情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 亚洲免费片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