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老樹”發“新芽” “新芽”生“繁花”
——湖南邵陽市政協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協商建言
湖南省邵陽市傳統產業占全市工業總量的76%。傳統產業既是邵陽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近日,邵陽市政協召開常委會會議,圍繞“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題開展協商議政,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建議并現場回應。
邵陽以“新”為指引,通過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數實融合,持續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努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然而,當前該市傳統產業仍面臨區域競爭加劇、外貿出口受阻、骨干企業陷入困境“三大挑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市委書記
3月以來,市政協組織調研組圍繞主題分赴12個縣市區、10個市直單位、60余家企業,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向內挖潛;赴省內外實地調研,與外地邵陽商會現場交流,向外借力,形成了“干貨滿滿”的調研報告。
“無論是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都需要經營要素的創新組合,從土地、資本、勞動力‘老三要素’為主走向人力資本、科技創新與大數據‘新三要素’為主。”調研組從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納入“十五五”專項規劃、完善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機制、建強用好“科創飛地”釋放創新動能、引導企業選聘“科技副總”賦能轉型、打造數智化改造標桿企業、完善產業鏈配套強化協同、實施品牌提升戰略、發展外貿新業態帶動“邵品出海”等8個方面提出多條具體建議。
武岡鹵菜、邵東箱包、邵東打火機、雪峰蜜桔、邵陽油茶等產業歷史悠久,實力過硬,但面臨品牌“硬”而不“響”的困境。
“換思維,推進互聯網化;換模式,推進品牌價值平臺化;換機制,把員工變為合伙人;換手段,推進信息數據化,數據產業化;換打法,進行產品聚焦,達到專業專注,提高產品質量。”貓人集團副總裁陳志友作為異地邵陽商會代表,在會上分享了“貓人”在貼身服飾領域通過創新改革實現傳統品牌轉型的成長路徑,為“邵陽出品”走向“邵陽優品”提供了參考樣本。
“早在2007年,武岡就被命名為‘中國鹵菜之都’,但由于鹵菜行業內部競爭激烈,企業重自身品牌輕公共品牌,個體作坊能力有限,品牌在全國知曉率較低。”廖丹委員建議,強化“武岡鹵菜”公共品牌建設推廣。通過規劃引領、科技創新、人才引育,進一步擦亮“中國鹵菜之都”的金字招牌。
“在福建多年,我們見證了晉江產業鏈從萌芽到繁茂的全過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福建省湖南邵陽商會執行秘書長梁造福建議,深入分析邵陽現有7大產業鏈的薄弱環節,繪制詳細的產業鏈招商圖譜,通過精準招商補鏈強鏈。
“科技服務平臺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和‘連接器’。”市政協常委鄧朝暉建議建設“邵陽產教融合創新示范區”,以園區為基礎,以產業學院、邵陽先進制造研究院、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室為紐帶,構建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區域產教聯合體。
邵東是“百工之鄉、商貿之城、民營之都”,輕工產業基礎雄厚。金艷琳委員建議,推動全域數字化轉型,針對打火機、箱包、五金等不同產業鏈特點制定差異化“小快輕準”轉型方案。支持搭建產業集群共享云工廠,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按需使用的智能化服務,解決其“不會轉、轉不起”難題。
“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調研、凝聚廣泛共識。”市政協主席周文表示,全市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深入學習貫徹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