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幸福家園”繪就生態富民時代畫卷
人民政協網8月4日電(記者 趙瑩瑩)2025 年,中國綠化基金會迎來建會 40 周年華誕。為全方位、系統性地展現40載發展歷程,基金會聚焦重大標志性項目、重要公益合作伙伴等,生動詮釋匯聚社會各界力量投身公益綠化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
2007年,中國綠化基金會正式發起“幸福家園”生態扶貧項目,旨在動員全社會力量,以“十元種下希望樹”的小額捐款模式籌集善款,在中國西部生態脆弱的欠發達地區種植經濟林,改善當地惡劣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加困難家庭收入,促進當地可持續發展。
18年來,“幸福家園”項目在寧夏、甘肅、遼寧、廣西、云南等多地種植或養護沙棘、枸杞、石崖茶、古茶樹等經濟樹種共2044萬余株,綠化荒山16萬畝,援助家庭3.8萬戶,先后獲評第十屆“中華慈善獎”、2021“鄉村振興示范案例”、中國鄉村振興人才論壇優秀案例、第十一屆母親河“綠色項目獎”等。
項目落地賦能新希望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不見鳥,地上不長草?!?0世紀六七十年代,寧夏被風沙裹挾,廣袤土地在狂風中失去生機。
“我小時候,風一刮起來,嘴里都能嘗到沙子的咸澀味?!敝行l市海原縣四營村村民張武對此記憶猶新。當年,迫于這般惡劣的生存環境,他和村里的長輩們一樣,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在異鄉尋找生計。
自2015年起,“幸福家園”項目本著適地適樹原則,在固原市原州區援助困難家庭種植枸杞。隨后項目擴展到中衛市海原縣,恰似一縷春風,為這片土地帶來轉機,也為張武的人生開辟了新的可能,讓他重新擁有了留在家鄉生活的選擇。
“枸杞種植當年就有收益,經過3年養護,收入大幅提升。當時在我們村,枸杞經營收入占到了人均收入的70%?!睆埼浠貞浾f。
取得初步成果后,“幸福家園”項目決定將枸杞作為重點資助推廣樹種,以當地合作社為依托,在多個地區廣泛種植。截至2024年底,該項目已輻射寧夏固原、中衛、吳忠三市六縣,提供苗木約958.1萬株,栽植枸杞41732畝,惠及6207戶家庭。
“幸福家園”項目在立項之初就明確,不僅要關注產業、經濟、生態等,還要同步推動人才、文化等軟實力提升,為鄉村發展注入精神血液。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分布著許多百年樹齡的古茶樹?!靶腋<覉@”項目針對古茶園土壤氮磷鉀缺乏、植株長勢弱等情況,對古茶園進行科學保護和有效管理,對貧弱茶樹進行復壯,復壯率達95%。2022年,“幸福家園”項目在當地種下首批1.5萬株茶樹,以延續優質的古茶樹種質資源。
如今,受益農戶不僅成為枸杞、沙棘、茶樹等種植養護能手,更在項目的扶持下逐漸將成果延伸到更多領域,展現了項目綜合效益。
效益顯現助力鄉村振興
“以前,這里什么都沒有,一眼望去,全是荒地、黃沙,沒有一點生活的樣子?!笔畮啄昵埃纬商m作為生態移民從寧夏西海固地區搬遷至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惡劣的自然環境幾乎是她對過去生活的唯一記憶。
直到2018年,何成蘭成了“幸福家園”項目定點扶持對象。一年年過去,村里枸杞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環境變好了,經濟也越來越好,外出打工的人都漸漸回來了。
既要
以寧夏枸杞種植為例,“幸福家園”項目利用平臺優勢,選取優質樹苗扶持村民發展經濟林,并進行技術培訓和科學管理,大大提高了當地枸杞產業的產值,形成了“育苗—種植—加工—營銷”全鏈條格局,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在寧夏,“幸福家園”項目帶動的6207戶家庭中,建檔立卡戶年均增收從2015年3200元提升至2024年的1.8萬元,其中枸杞產業貢獻率超60%,部分核心產區農戶通過“種植+務工+電商”模式,年收入突破10萬元。
此外,該項目還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孵化了一批會技術、能經營的合作社,為當地發展注入新活力。項目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返鄉發展,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活力。項目在寧夏創造的3.2萬個季節性崗位中,40%為婦女、老人及輕度殘疾人,社會效益顯著。
綠色版圖持續擴張,希望如嫩芽般在云南起伏的茶山上盡情舒展。
“幸福家園”項目創新引入“古茶園養蜂”立體生態產業模式,企業向農戶捐贈標準化蜂桶,構建了“古茶園原生蜂蜜”的穩定產銷鏈條。
截至目前,古茶樹保護復壯株數2320株,參與農戶462人;2024年認領捐贈古茶樹保護參與20人,共認領100株,每株1500元。
曾經荒寂的村莊,正被新生的希望點亮。2024年12月20日,“幸福家園——種下希望樹”項目榮獲CSR環球創新榜之“鄉村振興創新先鋒項目”獎。
機制創新探索成功模式
在寧夏中寧縣隆源裕民枸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更回的手機屏幕上,采摘、包裝、運輸等各種用工信息不時閃爍。
2019年,“幸福家園——種下希望樹”項目為合作社提供5萬棵優質枸杞苗,栽植200多畝。截至2024年,合作社種植和管護枸杞面積已擴大到5000畝。采摘季時,每天需要五六百名工人。
“幸福家園”項目負責人介紹,“公益機構+捐資人+政府+農戶+合作社”五大主體融合,巧妙地串聯了政府政策導向、公益組織的使命、企業及愛心公眾支持、農戶的實踐經驗以及合作社的組織能力,形成了一股強大合力。
中國綠化基金會作為公益機構,保障項目流程規范、進展透明,制定了明確的操作指南和標準。同時,基金會定期在官網公開項目信息,并鼓勵公眾參與和監督項目實施情況。這種開放透明的做法不僅增強了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合作,也為項目成功奠定了基礎。
政府在項目中注重引導和政策支持。一些省市將項目納入當地發展規劃。項目構建了包括淘寶公益、支付寶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多個平臺在內的公益平臺矩陣,吸引了廣大社會愛心人士和企業參與。
在項目帶動下,傳統種植戶逐步轉型為技術種植戶。500余名農戶考取“枸杞種植師”證書,200余人通過電商培訓成為“新農人主播”。同時,合作社的發展,形成了“分散種植+集中管理+統一銷售”閉環,提高了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
產業升級的鏈條持續延伸。在寧夏,中寧縣職業技術學院開設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專業,龍頭企業開發出枸杞籽油、芽茶等十大類100余種產品;在甘肅通渭,1.66萬戶困難家庭通過栽植大果沙棘脫離貧困;在云南,古茶樹得到有效管理和復壯保護,農戶通過興辦民宿、發展生態旅游,吃上“生態飯”。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中國綠化基金會與度小滿達成合作,在寧夏中寧縣捐種3萬株枸杞苗,助力當地生態保護和增綠致富,實現“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中國綠化基金會將為更多社會人士搭建平臺,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