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就“十五五”規劃召開委員專家座談會
下一個“五年”,發展機遇在哪里?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機關會議室座無虛席,一場由自治區政協組織的建言“十五五”規劃委員專家座談會在此舉行。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規劃的關鍵之年。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要求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以提升規劃的科學性與民主性。在此背景下,自治區政協聚焦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議題和民生關切的重點領域建言獻策。
五年發展,千頭萬緒,任務繁重。如何“牽住牛鼻子”,做好科學謀劃?
“高質量編制‘十五五’規劃,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仍然是必答題。”自治區政協委員周濤首先拋出“解題思路”。他說:“‘十四五’期間,寧夏實施數字經濟戰略,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截至目前,寧夏算力綜合指數進入全國前十,算力質效保持全國領先。”
周濤建議,寧夏要更多關注人工智能發展,強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激活發展新動能。
寧夏大學教授、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昊表示,寧夏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算力基地,要乘勢而為,圍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人工智能﹢行動”區域戰略布局,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開展創新性、引領性、實用性研究,服務區域創新和產業現代化升級。
“十四五”期間,寧夏積極響應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等相關戰略,在農業“六特”(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發展上成績斐然。張亞紅委員認為,謀劃“十五五”,寧夏要立足特色農業優勢,設立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產業數字化轉型、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產業融合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數據是構建農業產業鏈‘零距離一體化’的核心要素。”王紅艷委員建議將“六特”產業適用性數字農業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作為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內容,加快建設一批“六特”產業數字科技創新中心與重點實驗室,推動產業自主研發創新。
“十四五”期間,寧夏大力實施共同富裕戰略,堅持用76%以上的財力服務民生事業,教育質量、醫療服務、文化事業、人居條件、社保水平均逐步提高,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對此,自治區政協委員、寧夏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劉雨十分欣慰。他建議,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穩步推動共同富裕。
“加快補齊關鍵開放節點,培育發展外向型經濟,打造外貿支柱產業,提升寧夏對外開放水平。”“夯實發展硬支撐,凝聚多方合力,奮力開創‘十五五’寧夏文旅產業發展新局面。”……
大家暢所欲言、獻智獻策,“社會治理”“能源轉型”“科技人才”“大統戰格局”等關鍵詞一再被提及,現場討論深入,氣氛熱烈。
與會政協委員一致表示,將發揮主體作用,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匯聚起來。同時,要聚焦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重大任務和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重點工作,深入調查研究,以政協所能精準對接黨政所需,為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繼續貢獻智慧和力量。(張倩 本報記者 范文杰)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