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紅色地標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黃土高原上的“紅色金融”傳奇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新華社記者前往革命老區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進行采訪。興縣,這個坐落在黃土高原上的小縣城,卻在中國金融事業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這里,正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之一——西北農民銀行的誕生地。
圖為西北農民銀行舊址外景。新華社記者 原勛 攝
西北農民銀行,不僅僅是一個金融機構的名稱,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它的成立,為當時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也為后來的中國人民銀行奠定了基礎。說起西北農民銀行,還得從興縣農民銀行講起。
圖為西北農民銀行發行的紙幣,面額為2000元。新華社記者 原勛 攝
講解員張英介紹說,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當時八路軍120師的主力(部隊)挺進了晉西北,創建了晉西北的抗日根據地。“當時我們這個根據地的經濟比較繁雜,在當時不僅有偽鈔、法幣還有銀元,以及閻錫山的晉鈔,所以為了有一個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銀行,當時就創建了興縣農民銀行。1937年12月份的時候,開明士紳劉少白專門從太原返回到興縣籌備資金,籌備了6萬銀元以及700石糧食,其中蔡家崖的開明士紳牛友蘭獻出了總價值2.3萬銀元、物資和150石糧食,后期還有楊家坡的楊邦漢獻出了價值1.5萬元的房地產。”張英表示。
左圖為興縣農民銀行的創始人——開明士紳劉少白;右圖為承印西北農民銀行鈔票的洪濤印刷廠。新華社記者 原勛 攝
劉少白,1883年出生于興縣黑峪口村,原系開明士紳,1937年7月由王若飛、安子文介紹入黨,抗戰時期歷任西北農民銀行行長,西北臨時參議會副會長等職務。
圖為西農幣發行時的部分樣本。新華社記者 原勛 攝
講解員張英告訴記者,為了更貼近百姓,與閻錫山的晉鈔區分開來,所以取名叫興縣農民銀行。“在(興縣)農民銀行的基礎上,我們又成立了西北農民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當時的主要工作就是印鈔。我們看到的這個就是當時建立的洪濤印刷廠,當時洪濤印刷廠的工作也非常多,從1940年成立到1949年1月,一共印的鈔票價值是3.8億元。1940年5月10日,我們在興縣孫家大院舉辦了開業大禮,從此西北農民銀行誕生,之后在1948年12月份,西北農民銀行、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合并,組建了中國人民銀行,至此,西北農民銀行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她說。
圖為西北農民銀行發行的紙幣(簡稱西農幣)發行范圍。新華社記者 原勛 攝
記者:原勛、何莉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