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論斷和系統論述,是黨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我國人口發展戰略的新概括、新部署。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需要全面認識、深刻理解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人口高質量發展是與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的人口發展新形態
人口高質量發展是在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程中,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人口發展新形態,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必然要求。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是當前我國就業領域面臨的主要矛盾,解決這一矛盾,關鍵在于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人口高質量發展表現為人口再生產對物質資料再生產作用的力度不斷增強、方式更加優化、質量實現躍升,必須推動人口工作由調節數量為主向提升素質、穩定總量、優化結構、暢通流動轉變,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打造高素質人力資源。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規律、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的統一,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道路,人口轉變速度快,人口減少來得早,但總體上是符合世界現代化發展一般規律的。從人口規律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口形態從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長發展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及至負增長后,為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而采取的發展策略。從經濟規律看,經濟發展達到一定階段后,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動能減弱,人口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然要求。從自然規律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在更高層次上增強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以人口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發展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全素質的統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關于人的發展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投資于物”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起來,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從全生命周期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階段的高質量發展,而不是某個或者部分階段的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發展效能的最大化。從全人群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所有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少數人的發展。從全素質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包括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而不僅僅是某個或者幾個方面的發展,本質是人的全面和充分發展。
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各要素關系、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人口發展和安全關系的統一,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系,維護人口安全。從人口各要素關系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等各要素的協調發展。從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關系的協調,是自然規律的重要體現。從人口發展和安全看,人口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深刻影響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可持續性;人口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影響因素,要將人口安全納入總體國家安全范疇加以謀劃。
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發展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統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原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理解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從歷史邏輯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演進結果。當經濟社會發展處于特定歷史階段時,也要求實現與其相適應的特定人口發展水平。從歷史經驗看,社會形態的變革都伴隨著人口形態的變革,主要體現為人口自身發展變化及其與經濟社會關系的變化。從理論邏輯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物質資料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相互關系演進的結果。人口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階段性。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口發展形態實現躍升;同時,當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進入中低速增長的穩態后,人口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從實踐邏輯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基礎支撐力量。人口高質量發展不是自然實現和必然實現的,需要在實踐中強勁推動。隨著人口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的人口數量紅利減弱,人口發展質量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成為重大戰略抉擇。
人口高質量發展是黨的人口思想的重大創新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命題
從學理層面看,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口思想新的標識性概念,是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人口問題在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進程中始終具有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地位。1944年,毛澤東在中央宣傳委員會召開的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們希望人口發展,科學進步”,這是我們黨首次提出“人口發展”概念。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又提出“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等理念。2023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是我們黨關于人口發展理念的重大創新,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基于人口新常態的科學判斷,著眼于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戰略決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論在人口發展領域新的運用發展。
從實踐層面看,人口高質量發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課題和基礎支撐。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全部人類活動和全部人類關系的本質、基礎”。人是現代化建設的承擔者和推動者,人民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因此,人口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支撐力量,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標,是目標和方式的統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所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最終目標,決定了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支撐。
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總體上已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明顯的趨勢性特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新的人口環境和條件。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口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利弊兼有,不能只看一面,有些問題要長期看,不能急于下結論,既要反對“人口決定論”,又要反對“人口無關論”,趨利避害做好工作。綜合分析,我國人口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能夠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供給側看,未來10——15年我國處于人口數量紅利持續存在、人才紅利不斷增強的“雙重”人口紅利期。基于包含勞動參與率、教育水平、預期壽命等多種影響因素的人力資源預測,雖然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但有效人力資源總量仍長期處于高位態勢,在主要人口大國中保持優勢。以有效人力資源測算的真實撫養負擔明顯小于僅考慮人口年齡結構衡量的撫養負擔,2035年后將止升趨穩,體現了我國教育和健康因素帶來的人力資源質量優勢,有利于實現現代化第二步目標。從需求側看,人口新常態不會導致消費總量萎縮。一是人口城鎮化率還有10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空間,其拉動效應大于城鄉人口總量減少對消費的收縮效應。二是受益于本世紀前十幾年的經濟高速增長,相對于年輕一代,目前中老年一代的財富積累和消費能力仍具優勢,為應對老齡社會的財政壓力、保持較強的消費需求提供了空間。
但也要看到,人口減量發展和高齡少子化也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一是出生人口和總人口減少對經濟社會資源配置造成沖擊,家庭子女養育、醫療、養老負擔較重,消費潛能被抑制。二是區域人口增減分化和經濟分化同步發生,人口從中西部、邊境地區流向東部地區的趨勢增強,可能加劇區域人口和經濟發展失衡。三是隨著低生育成為全球趨勢,我國面臨西方國家的人口資源競爭,以及以人口少子化、老齡化為由炮制中國“人口崩潰論”“產能過剩論”“經濟侵略論”等意識形態挑戰。四是從財政和公共服務角度看,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帶來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在家庭養老撫幼功能不斷弱化的情況下,老年健康和家庭育兒支持的財政支出將快速增加。
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就業、就醫、住房、養老等一體考慮,有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物質資料再生產和人口再生產的平衡是保障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傳統社會中,家庭是人口再生產的主體,承擔生育、養育、教育、養老等主要責任。在現代化進程中,物質資料再生產趨強、人口再生產趨弱,兩種生產失衡。人口服務體系是對家庭養老撫育功能的有力支持,以人口服務、家庭保障為主體的公共服務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
當前,我國正經歷經濟發展動能轉換,需要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加大對人的投資、提升人口整體素質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從各國發展歷程來看,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于1.2萬至2.4萬美元區間時,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明顯提高,用在社會保護、社會共濟、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支出逐漸增加。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越過1.2萬美元的門檻,需要構建高水平的人口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釋放內需潛能、促進雙循環,推動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
高品質生活需要全人群、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高質量人口服務。高質量的人口服務體系統一了人口高質量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兩大目標。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服務體系,設立了覆蓋城鄉、全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但是,我們在“一老一小”服務上仍然存在短板弱項,生育保障與老年健康服務優質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期待還有較大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當前,正值黨和國家謀劃下一個五年規劃的重要節點,亟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建立健全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協調機制,全面落實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思想,將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不斷推進民生保障制度改革。應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將應對少子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構成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核心戰略,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構建以家庭發展制度為內核的人口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對內提升以人口素質為內核的人口競爭力,對外塑造以中華文明為內核的人口親和力,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人口支撐力。
(作者系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賀丹)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