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英雄譜
楊木貴:犧牲時雙手仍然緊緊地握著公款包
1940年4月26日,日軍糾集駐南京、蕪湖、銅陵等地的第15、17、116師團各一部1萬多人,分東、西兩路對皖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東路清水師團田中支隊及駐扎在童村街、晏公店的日、偽軍約4000人在飛機的掩護下,向安徽省南陵何家灣新四軍第3支隊駐地發動進攻。
此刻,黑云壓城,形勢萬分危急。
擔任第3支隊軍需主任的楊木貴及軍需處的戰士在何家灣與日軍遭遇,后勤保障分隊被日軍包圍,一時與前方部隊失去了聯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了軍需保障,前方一線的指戰員如何打仗?!
情況十分嚴峻,楊木貴清楚,當時我軍的前衛部隊正和日軍進行激烈交火。但他很快鎮定下來,認真研判目前后勤分隊的地形地勢,重新整合調整分隊的有生力量。在敵機的轟炸、掃射下,他毅然決定率數名戰士向日軍火力薄弱的方向沖殺。然而,不幸的是,他的頭部中彈,鮮血直流……
“你們不要管我,趕快突出去,找到大部隊!”戰士們看到楊主任受傷,馬上跑過來,準備找衛生員,可楊木貴一面捂住傷口,一面繼續指揮戰斗。
為了不讓隨身攜帶的后勤購糧公款落入敵人之手,他毅然抱著公款,拼出最后一點氣力,奮身滾下山崖,壯烈犧牲。
戰斗勝利后,打掃戰場時發現他的雙手仍緊緊握著公款包……
楊木貴是河南南陽人,1936年參加紅軍游擊隊,曾任閩北游擊隊中隊長。1938年,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閩北紅軍游擊隊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楊木貴負責第五團的軍需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作為一名后勤干部,楊木貴平時對工作認真負責,吃苦耐勞,安排周密,與貪污浪費等惡習做堅決的斗爭。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他一方面厲行節約,另一方面開荒種菜,不僅保障了部隊供給,還節省了數萬元開支,使第三支隊在新四軍軍需工作會議上被評為“最佳支隊”。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楊木貴名列其中。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