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與委員同訪·看今昔巨變
寧波開明街鼠疫災難遺址——
?銘記傷痕 見證繁華本報記者與裴磊委員(右)在寧波開明街鼠疫災難陳列館。
自明清起,開明街就是寧波城中最繁華熱鬧的商貿街之一——僅千米出頭的中心街,繁華繞巷、商鋪滿街。這條街不僅有老底子記憶的民光影院、城隍夜市,更有時尚新潮的“Z·Pilot黑科技”浙江首店、手工藝創意品牌“自然造物”寧波首店。穿過熙攘的人群,一座刻著“勿忘國恥 勵志圖強”的錐形銅鑄紀念碑矗立街角,在夏日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這是侵華日軍鼠疫細菌戰遺址紀念碑。”7月16日,記者與寧波市海曙區政協委員裴磊一起來到紀念碑前,這座呈三角錐形的紀念碑刻著“侵華日軍細菌戰寧波鼠疫區遺址”字樣和事件始末介紹。紀念碑的邊上是一處彈坑雕塑,凸顯了日軍投擲細菌彈爆炸形成的沖擊波。“這個彈坑上布滿了雕塑的鼠疫桿菌。”裴磊邊說邊走。
來到離遺址紀念碑不遠的開明街鼠疫災難陳列館,這座建立于2009年的陳列館用真實的歷史資料和形象的建筑模型還原了整個細菌戰的過程,展陳內容分為“時代背景、惡魔肆虐、封鎖疫區、隔離救治、焚毀疫區、罪責難逃、討還正義”7個部分。
看著一幅幅真實的影像,時間仿佛倒流回1940年10月27日。彼時,開明街上的商戶一如往常忙碌地做著生意,突然防空警報狂鳴,一架日機飛臨市區上空,盤旋一圈后俯沖而下,投下大量宣傳“中日友善”的標語、漫畫后離去。下午2時20分,另一架日機(系日軍榮字1644部隊所派)飛旋寧波城區東后街與開明街一帶上空,撒下帶鼠疫菌的面粉、麥粒、棉絮、跳蚤等,導致這一帶鼠疫蔓延。相關資料顯示,10月30日至12月2日,有名有姓染鼠疫死者就超過110人。11月30日晚,鄞縣政府為防止鼠疫蔓延,將鼠疫隔離區內民房店鋪115戶、137間焚毀,這塊鬧市區頓成瓦礫場,直至20世紀60年代以前,這里一直被本地人稱為“鼠疫場”。
鼠疫災難的慘烈影響并未隨廢墟清理而消散。1995年,在留日學者王選的帶領下,寧波鼠疫受害者家屬組成原告團遠赴東京,展開長達12年的跨國訴訟。39次開庭的艱辛抗爭,最終只換來日本政府“承認細菌戰事實但拒絕賠償”的判決。為銘記這場災難,寧波于1996年抗戰勝利紀念日在遺址上立起“毋忘國恥,勵志圖強”紀念碑,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時遷建新碑于遺址核心區。
“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走出陳列館,裴磊指著不遠處的步行街告訴記者,“去年9月,海曙啟動開明步行街(藥行街—大沙泥街段)項目,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承接了該項目,聚焦復興郡廟天封塔歷史文化街區規劃,以文化、商業與城市生活交相融合為目標。歷時3個月的改造更新,今年元旦,開明街以寧波首個廟市共生文旅街區的新身份正式亮相,黑科技、餐飲、文創等一批消費新業態在開業兩日內狂攬營業額40萬元,以一街之興帶動了整片發展。”
漫步街區,歷史人文與建筑環境相得益彰,抬頭看,開明步行街最南側截取它山堰標準斷面,標志性景觀“第一時間”映入眼簾;低頭瞧,街面上描繪有寧波奉化江、余姚江、甬江的標志性線形圖案,并于三江匯流處嵌入“寧郡地輿圖”。街區商鋪布局盡顯寧波海港之城、書香之都的風格,一層中庭以中國禮物“自然造物”非遺手作聯合寧波非遺禮物“三關六碼頭”共同打造寧波海曙非遺IP,二層拓展空間則引入以阿毛飯店、船佬大為主的本土餐飲、文化品牌,三層入駐華住旗下輕奢特色酒店漫心府寧波首店。
“開明街早已不是鼠疫場,但繁華場里這段記憶不能忘卻。”裴磊說,每年抗戰勝利紀念日,或清明時節,不少市民會自發來到侵華日軍鼠疫細菌戰遺址紀念碑前,敬獻鮮花,開明街鼠疫災難陳列館也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批批黨員干部來此銘記歷史。
與裴磊話別時,已近黃昏,華燈初上的街頭,人流漸密,一些年輕人拿著茶咖在“Z·Pilot黑科技”店里試戴智能眼鏡,幾步之遙的侵華日軍鼠疫細菌戰遺址紀念碑周圍,也圍著三三兩兩的開明小區居民,搖扇納涼講大道——從鼠疫場到開明坊,從抗日戰爭到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大家臉上悠閑中透著自豪感。
開明街的改造超越了物理空間更新,完成了從創傷象征到城市地標的新蛻變——它沒有用繁華掩蓋傷痕,而是讓歷史透過現代商業的肌理持續呼吸。正如華盛頓越戰紀念碑設計師林瓔所言:“只有當你接受痛苦,才可能走出陰影并超越它。”開明街的變遷印證著:真正的城市復興,永遠建立在銘記歷史的基石之上。(本報記者 鮑蔓華)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