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主席論壇
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7月29日,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在京召開,100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獲得“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殷切關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成長,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出和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感恩奮進、實干奮斗,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個百分點。我國經濟在應對風險挑戰中展現出強勁韌性,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宏觀經濟的健康運行離不開非公有制經濟的貢獻和支撐,也離不開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付出和拼搏。廣大民營經濟人士要準確把握當前形勢、堅定發展信心,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凝聚共識、回應關切,以穩定發展答卷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經貿秩序遭受重創,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國內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調整陣痛持續釋放,部分行業企業經營面臨困難。但也能看到,上半年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在“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政策導向下,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服務業增長加快、市場銷售增速回升、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擴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底盤之“穩”特點很鮮明。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回應民營企業家之關切,再次重申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黨中央一以貫之的大政方針,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信心和力量。我們要堅信,只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發展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銳意創新、鼓足干勁,就一定能開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
固本強基、正本清源,以多元要素保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政策紅利是民營經濟發展指標迅速改善的直接動因,今年對民營經濟發展最大的政策紅利就是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它將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貫穿于各個章節,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對民營經濟人士的深切關懷,以及以法治力量保障民企向高攀登的深遠考慮,有力回應市場和社會的期待,在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可以預見,民營經濟發展將迎來新一輪制度紅利釋放期,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也將更為順理成章。當前,競爭愈發激烈、經濟明顯承壓的背景下,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廣大民營企業家要深刻領會立法宗旨,深刻領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方針政策,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增強奮勇向前、再創輝煌的信心決心,在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中大顯身手、大有作為。
聚質成勢、奮楫爭先,以產業向新圖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民企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四新經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中占比均超過90%,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彰顯了民企的奮斗姿態和時代擔當。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在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為民企培育新質生產力、拓展發展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向前發展需要更強的推動力,機遇多但擔子重。廣大民營企業家須緊盯發展這條主線,發揮好生力軍的作用,強化危機意識,保持警醒狀態,對政策落實效果如何、項目建設進度如何、產業發展走勢如何等要了然于胸,堅定做強做優做精產業的決心和信心,強化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韌勁,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挑大梁、擔重任”。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之年。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民營經濟理應當仁不讓。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各級工商聯組織需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保持定力、頂住壓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強化“政治引領”的根本屬性,增強民營經濟人士的凝聚力、向心力。各級工商聯要持續推動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形勢政策宣傳解讀,引領民營企業家準確把握發展的時與勢,爭做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要踐行“穩中求進”的服務理念,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再提質、再增效。以問題為導向強化調查研究,既要深入調研各行業各領域的領軍企業,又要高度重視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既要走進傳統行業知難解憂,又要扶持新興產業鼓勵創新,引導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新業態、新領域,加快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
要扛起“共同富裕”的使命擔當,持續為服務保障民生作貢獻、作表率。堅持以踐行企業家精神為價值追求,舉辦專題培訓、完善臺賬管理、開展專題調研,引領更多民營企業在更好地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體現企業價值。
任重道遠須策馬,風正潮平好揚帆。新時代新征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始終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主席)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