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統戰時訊 民族宗教 非公經濟 中央社院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黨外知識分子 涉疆涉藏

首頁>統一戰線>涉疆涉藏

新疆和田:調心小院里的援疆情

2025年07月31日 08:56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7月31日 民族宗教)新疆和田:調心小(7837188)-20250731085140

村民在調心小院候診

(7月31日 民族宗教)新疆和田:調心小(7837186)-20250731085133

董峰(左)為百姓看病

昆侖山的雪水浸潤著和田綠洲。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百和鎮稻香村的一處院落里,晾曬的核桃與紅棗散發著甘甜氣息。一位維吾爾族大娘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人參玫瑰茶,第一次嘗到用家鄉的玫瑰花與中藥配伍制作出的茶飲。“我家就種玫瑰花,要是都能做成這種,可比單純賣玫瑰花賺得多,家里的藥茶也有人教著搭配了。”她臉上的皺紋舒展成笑意。身后的葡萄架下,幾位村民正排隊等候中醫針灸治療和維吾爾醫藥傳統的“沙療”,診室里傳出的艾香與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

這座才開張不久的門診綜合體,集特色診療、中醫藥養生、心理調適、文化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被命名為“調心小院”。小院雖然不大,卻藏著和田地區中醫藥產業與民族團結的新故事——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副主任醫師董峰帶著他創立的“五步調心療法”——調心話(心理疏導法)、調心針(快速針刺法)、調心罐(舒筋通絡調臟法)、調心藥(丹藥香砂方劑法)、調心膳(藥食兩用法),不僅將針灸診室和心理疏導室搬進了邊疆村落,更把中藥產業化的種子播撒在這片沃土上。

從北京到和田:跨越三千里的醫者仁心

“十幾年前,就有和田的老百姓找我看過病。”說起與和田結下的不解之緣,董峰很是感慨。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在部隊醫院服役18年,后轉業到中國中醫科學院。雖然北京離和田很遠,但他心中一直牽掛著這片土地。所以,當和田縣有關領導找到他,希望能為當地培訓一批針灸人才后,董峰立即決定響應國家“支援新疆”的號召,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五步調心療法”傾囊相授,并表示:“不僅要為和田百姓治好病,更要為這里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今年5月,在和田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一座融合了中醫診療與民族醫藥特色的調心小院順利落成。門口“何處心安神靜,此處心靜氣平”的楹聯,道出了這里的獨特氣質。不同于傳統醫院的分科模式,小院里針灸火罐室的閃罐聲、足療室的藥湯香、沙療室的溫熱感,構成了最生動的診療場景。多位維吾爾族醫生也正在董峰的指導下,練習起“調心針”快速針刺法。他們每個人的筆記本上都密密麻麻記著“五步調心”理論,還標注著各種穴位名稱。

“董老師教我們把維吾爾醫藥里的沙療與中醫火罐結合,村民們特別認可。”一位當地的維吾爾族醫生說,每月兩次的培訓課上,從經絡理論到實操手法,董峰總是手把手教學。至今已有10多名當地醫生掌握了“五步調心療法”,他們穿著白大褂在小院接診的身影,成了村里最亮眼的風景線。

從藥材到產業:傳統作物的新生

一提到新疆和田,人們總會想到和田大棗,但在和田,還有很多藥食同源的植物、農作物。在和田縣的恰勒瓦西村,一棵有著1300余年樹齡的古核桃樹仍在結果。這里出產的核桃個大皮薄,果仁飽滿香甜,具有健身益腎、潤腸健脾、滋肝潤肺、延年益壽之功效。“過去這些寶貝賣不上價,爛在枝頭心疼。”當地村民曾為此愁眉不展,但如今,這里的核桃被送進深加工車間,變成研發的“大棗核桃膏”,每斤價值翻了幾倍。

“我們計劃在調心小院里開設直播間,在介紹傳統中醫文化的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具有國家發明專利配方的各種藥食同源產品。”董峰說,通過這種“中藥﹢民俗”的直播模式,可以讓和田的農特產突破地理限制,順著網絡走向全國各地,甚至輻射中亞市場。“援疆工作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目的是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讓他們富起來,這才是真正體現了援疆的務實。”

不過董峰也提到,“產業化并不是在村里建廠房那么簡單。”從種植到研發,再到加工、銷售,要具備完整的產業鏈條,才能讓村民既拿到藥材收購款,又能通過參與直播、包裝等環節獲得工資。董峰介紹,目前調心小院在帶動和田縣藥食同源產業方面碩果累累,已研發并生產出具有國家發明專利的“圓杞”膏,并進入市場推廣階段,在保障當地百姓健康的同時,預計可在今年年底為相關企業帶來可觀收入。未來,還將聯合北京的研發團隊,開發更多具有和田特色的健康養生產品和文化體驗活動,積極探索與周邊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更多村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從治病到調心:小院里的心理疏導療法

調心小院,最重要的是“調心”。

當維吾爾族女孩古麗(化名)第一次走進小院時,她一直低著頭,雙腿還止不住地打顫。這個熱愛畫畫的姑娘因母親反對學習美術而整日哭泣,心理和身體都極度疲憊。

了解到古麗的情況后,董峰沒有立刻開藥方,而是請來了她的父母,勸導他們各行各業都能發光,要鼓勵孩子追夢,尊重孩子的選擇。逐漸地,古麗的父母改變了教育方法,經過幾次針灸治療后,古麗也開心多了,愿意和同學交流了。

這樣的“療心”故事每天都在小院發生。董峰開展“調心療法”,既用針灸火罐緩解村民的身體病痛,更耐心傾聽幫助他們解開心結。為幫助村民建立健康觀念,他把中醫五行理論編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通過健康課告訴大家“治療高血壓要平肝潛陽,鄰里相處也要互相體諒”……越來越多的健康理念就這樣通過醫患間的家常話悄悄融入村民心里。

如今在小院里,可以看到漢族游客在沙療室體驗維吾爾族傳統療法,也能看到維吾爾族大娘在院子里學習八段錦。“董醫生教了我們很多中醫養生方法。”大娘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現在她不僅自己來調理身體,還常帶著鄰居來學養生知識。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在小院里漸漸融合成醇厚的滋味。

從輸血到造血:援疆模式的新探索

“如果只是簡單地送設備、送資金,缺少針對性,就好比給沙漠澆水,水干了還是老樣子。”和田縣當地干部感慨道,調心小院的創新之處在于種下了“會結果的樹”。董峰團隊帶來的不僅是醫療技術,更有一套“主動援疆”的思路——當地政府主動提出需求,專家團隊精準對接,形成了政府搭臺、專家賦能、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環。

以每月在調心小院里展開的培訓為例,這些來自和田縣維吾爾醫院的學員,既要學習中醫辨證,也要了解維吾爾醫藥知識。“我們計劃三年內培養50名本土化中醫人才,讓小院的模式能自我復制。”董峰的話語里透著自信,目前研發的多種藥食同源產品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當地維吾爾醫院正按國家標準化制劑室標準建設生產基地,未來在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還可以帶動當地中醫藥產業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發展。

如今,在小院的楹聯下,來來往往的各族群眾笑臉就是這里得到肯定的最好見證。雖然名頭并不起眼,但調心小院卻實實在在詮釋了援疆的真諦——從零散種植到文旅融合,再到“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在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不久前,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和田召開。了解到新的會議精神后,董峰馬上和村民們規劃起了未來的計劃:再多培訓一些中醫人才、再多開發一些食療產品、再多建幾座調心小院……

夕陽西下,調心小院里葡萄架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像一條條連接心靈的紐帶,一頭系著北京的研發室,一頭拴著和田的莊稼地。在這片被昆侖山守護的土地上,中醫藥產業化的種子已經發芽,民族團結的花朵正在綻放,它們共同講述著新時代援疆工作的生動實踐:讓邊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讓各民族的心貼得更近,這才是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鮮活的詮釋。

(記者 奚冬琪)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乱码乱a∨中文字幕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色道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先锋资源国产男人色 | 亚洲欧美人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