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英雄譜
閻海文:寧死不屈的空中勇士
閻海文,遼寧北鎮人,出身貧苦。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閻海文才15歲,他不甘茍活于日本鐵蹄之下,從家鄉遼寧北鎮流亡到北平。1934年秋,閻海文報考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因成績優良,又體格健康而被錄取。畢業后分配到空軍第五大隊二十四中隊見習,后升任少尉飛行員。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時,閻海文所在的第五大隊駐在揚州機場,他們的任務是負責南京城的防空,同時也支援淞滬前線,配合陸軍作戰。從8月14日起,第五大隊就執行轟炸日本海軍停泊在上海附近的軍艦和日軍陣地任務。連續幾天,中國空軍戰果顯著。
8月17日,天空又出現6架中國戰機,閻海文也在其中。他們各帶500磅炸彈,轟炸上海虹口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機翼之下,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鋼筋混凝土的樓頂上,高射炮和高射機槍閃著寒光。空軍勇士們冒著高射炮火的危險,輪番投擲炸彈,生死度外。他們執行完轟炸任務,正按計劃返航。閻海文駕駛的二五一〇號戰機中了敵人的炮彈,機身搖晃。閻海文反應靈敏,迅速跳出座艙,打開降落傘。按常規,他的著陸點安全可靠,但不巧的是,黃浦江上空突然風速增大,降落傘被風刮到了敵人陣地附近。
當他一面解開降落傘的繩索,一面向四周窺探時,發現不遠處有一些日本兵,同時還聽到槍聲。閻海文立刻找到一個小土丘,趴在地上隱蔽起來。閻海文早已被日軍包圍,他們只想抓活的,立個大功,沒有開槍。閻海文用手槍向敵人射擊,射倒兩個,日兵忙又趴下,雙方一時僵住了。閻海文檢查了一下槍膛,見只有兩顆槍彈了,他抬手又打死一個鬼子。其余日軍沖了上來。他大吼一聲:“中國無被俘空軍!”舉起槍,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
閻海文心懷大志,崇拜英雄,他在自傳寫道:“我個人太渺小了,比起世上偉人來,真九牛一毛。然思國懷鄉之念,不弱于他人,救國之志,永存于心。”他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也使后人敬仰。
2014年9月1日,閻海文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尹家民)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