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魯迅作駢體序文
1930年,左聯(lián)作家程鼎興與妻子金淑姿在杭州西湖結(jié)婚。剛剛度過蜜月,程鼎興即到上海一家書局任職,金淑姿留守金華家鄉(xiāng)。金淑姿把對丈夫的思念傾注于筆尖,信寫了一封又一封。當時處于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可能是考慮到丈夫的安全問題,金淑姿的大多數(shù)信并沒有寄出。
1931年中秋,金淑姿不幸病逝,年僅23歲。程鼎興得知噩耗返回故里,在一個箱子里發(fā)現(xiàn)了愛妻一大疊沒有寄出去的信。為表達深沉的悼念,他決定將妻子留下的123封書信結(jié)集出版。程鼎興從事創(chuàng)作以來最為崇敬魯迅,于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轉(zhuǎn)托同事費慎祥請魯迅為這本《信》作序。
盡管魯迅與程鼎興素無交往,但金淑姿的信深深打動了他。1932年7月20日,魯迅采用平時極少涉筆的駢體文作了一篇別致的序文,全文近400字,字里行間充滿著對金淑姿的同情和惋惜,也流露出對程鼎興疏于關(guān)愛妻子的含蓄委婉的責備。事后魯迅在致楊霧云的信中說:“那一篇四不像的駢文,是序《淑姿的信》,報章雖云淑姿是我的小姨,實則和他們夫婦皆素昧平生,無話可說,故以駢文含糊之。”
既然魯迅與程鼎興夫婦“素昧平生”,卻又為何為其作序?許廣平在《魯迅回憶錄》第九篇《同情婦女》中作了解釋:“一不相識之人名程鼎興的托費慎祥把淑姿的信送來求作序出版,以表示他懷念之情。從表面看來,是一番好意,但從淑姿的信里細看,他卻是一個薄幸郎君,使淑姿赍恨以歿的。魯迅深為淑姿抱不平。照此線索,復案序文,則全文便迎刃而解了。因是男方要求,魯迅不便直斥,故隱約其詞。”
1932年9月,金淑姿的《信》以新造社名義印發(fā)。出版后備受追捧,供不應(yīng)求,很快于次年9月再版。新中國成立后,金淑姿的《信》被列入“魯迅作序跋的著作選輯”15種之第6種,于1985年11月由上海書店再次影印出版。(夏明亮)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