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吳芳吉的抗日詩歌

2025年07月30日 11:01  |  作者:龐國翔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著名詩人吳芳吉是重慶大學的創辦者之一,也是一個具有血性的愛國詩人。

1931年,吳芳吉應當時四川省江津縣長邀請,辭去重慶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授之職,返回江津中學任校長。“九一八事變”發生幾日后,吳芳吉致書友人劉鵬年(時為湖南省府秘書長):“吉欲赤手空拳與敵寇拼之,決于下月東出。如湘軍赴滬,請兄為吉結識諸健兒。”此信發出后,友人穆濟波勸他以從軍精神辦學,同樣可以抗日,加上縣長谷醒華的挽留,吳芳吉才打消了從軍的念頭,但他很快創作出一首《日軍占我沈陽》:

此仇不報任彼蒼,枉在人間走一場。

不忘不忘永不忘,日軍占我沈陽!

吳芳吉覺得這首詩太短,難以表達出自己的悲憤情感和抗日思想。于是又進行修改,增加了內容,并同時將標題改為《抗日歌》:

日軍占我沈陽,有何可商?有何可商?

劍及履及赴東北,鮮血頭顱相將!

此仇不報任彼蒼,枉在人間走一場。

不忘!不忘!!永不忘——

日軍占我沈陽!

這首《抗日歌》更加真切、全面地表達出吳芳吉對日軍侵略行徑的強烈憤慨,以及堅決抗日、報仇雪恨的決心。吳芳吉組織全校師生進行水陸大游行,他教唱《抗日歌》。師生隊伍先在城里游行,再到大西門外渡口乘船順游中渡街,40余舟船首尾相連,旌旗搖動、口號震天,兩岸百姓同聲呼喊“打倒日寇、收復失地”,《抗日歌》成為激發江津民眾抗日思想的有力武器。

9月底,吳芳吉又創作了一首短小精悍的《仇貨買不得》:

仇貨買不得,仇貨買不得!

買了仇貨,賣了中國!

休將仇貨污人格,信誓勿逾越!

此詩很快就在重慶的報紙上發表。吳芳吉不但多次在重慶和江津的學校發表演講,朗誦《仇貨買不得》,還將此詩油印好幾萬份,讓游行學生散發和張貼,很快在重慶和江津城內傳開,就連黃包車車背、剃頭攤玻璃框、抬夫轎篷、走街串戶貨郎的貨架以及小學生藤編書包上都貼有這首詩。

吳芳吉還將詩稿交給江津城內多家豆腐干作坊,老板將這詩刻成板模,壓出的豆腐干也印出這首詩,成為千家萬戶灶頭和餐桌上的讀物。重慶數家豆腐干作坊也紛紛效仿,將這首詩歌“發表”在豆腐干上。這首詩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仇貨買不得”成為當時使用頻率最高的流行語。

1931年11月,江津舉辦全縣運動會。白沙、油溪、九如鎮的中小學生千余人借住在江津中學。21日運動會結束,作為校長的吳芳吉前去看望大家,他朗誦新詩《別白沙油溪少年》。這看似一首寫運動會的詩,實際上是一首抗日動員詩:“此仇不可消,此辱誓當雪”“但愿重相會,相會在戰場,他人無抵抗,我輩慣擔當”“爭為勁敵手,契是同心郎”……

1932年1月28日夜,淞滬抗戰爆發,十九路軍奮起抵抗。吳芳吉聽聞此消息后,愛國激情難以抑制,創作了抗日詩歌《巴人歌》。這是一首共有204句的長詩,詩中“倭兒休想肆鯨吞,寸地尺天吾職守”“我知前路險重重,我寧冒險前沖鋒”等句,生動地描繪出十九路軍紀律嚴明、奮勇殺敵的形象。

1932年5月4日,吳芳吉應邀到重慶作抗日宣傳演講,他當眾朗誦《巴人歌》等抗日詩作,上千聽眾熱血沸騰、淚流滿面。

吳芳吉返回江津后,又向全校師生傳達重慶各界同仇敵愾、心系抗戰的情形,并再次慷慨激昂、聲淚俱下地朗誦《巴人歌》。朗誦未完,他便體力不支、臉色慘白地倒下了,師生立即將他送往醫院,后因醫治無效,于5月9日與世長辭,時年36歲。

1944年春,馮玉祥到江津宣傳節約獻金抗日,專門約見了吳芳吉的兩個兒子,夸贊吳芳吉的抗日詩歌。馮玉祥還到黑石山吳芳吉墓園祭奠,寫詩稱贊吳芳吉是“英雄漢”和“鐵漢”。

(作者系重慶市江津區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堂v在线视频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 亚洲午夜国产AV中文乱码字幕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