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孫春林:“他太小了,要是18歲就好了”
1941年夏,孫春林任膠東地區的南海軍分區司令員。當時南海地區日偽勢力比較強大,對抗日根據地構成嚴重威脅。孫春林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在很短時間內組建了北海獨立團,使北海區的武裝一天天壯大起來。
面對艱難局勢,孫春林同廣大指導員同甘共苦,發動群眾、擴建武裝。孫春林率部駐扎在離家30多里的石馬疃頭村,與戰士們同吃一鍋野菜粥、同睡稻草鋪。在此過程中,孫春林始終與群眾并肩作戰,不僅成功拔除敵偽據點,更通過發動群眾使根據地武裝力量得到顯著增強。這一時期,他白天指揮部隊清剿頑匪,夜晚則與村干部商討擴軍方案,常常工作至深夜。
在連續數月的奔襲作戰中,孫春林甚至沒能為襁褓中的兒子取個名字。孫春林的妻子懷抱剛出生的兒子,扮作“走娘家”的樣子,在地下交通員的秘密護送下來到丈夫身邊。見到這兩個月大的嬰兒,孫春林只說了一句:“他太小了,要是18歲就好了。”言下之意是“要是大點能拿槍戰斗就好了”。孫春林說這話時的表情,他的二女兒仍清楚記得:“父親在屋里走來走去,皺著眉頭,像是考慮什么。第二天說要打仗,我母親帶著我們在交通員的護送下回了家。”沒想到,這次見面竟成永別。
在鐵與血交織的歲月里,孫春林用行動詮釋了何為“舍小家為大家”。他對革命的忠誠還表現在大義滅親上。孫春林的三舅父曾在抗大學習過,由于經不起艱苦環境的考驗,不久便叛變投敵,后勾結偽保長殺害八路軍地下工作者呂騰云。1941年,孫春林以“叛變、投敵、反共、殺同志”四罪將三舅父處決,其大義滅親之舉廣受贊譽。
2014年,孫春林英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張繼超)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