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聚焦
新華時評丨守護好文化遺產,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
新華社鄭州7月25日電 題:守護好文化遺產,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
新華社記者劉懷丕、秦彥洋
7月25日,在河南鄭州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媒體智庫峰會上,由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課題組撰寫的《共同守護人類文明瑰寶——新時代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與實踐》智庫報告面向全球發布。報告全面梳理新時代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生動實踐,在學理層面提煉出文化遺產保護“OPEN”創新范式,深入詮釋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世界意義。
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瑰寶,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文化遺產保護。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民族復興和文明傳承的戰略高度,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文化遺產蘊含的創新創造基因被不斷激活,一幅古今輝映、氣勢恢宏的新時代文化長卷徐徐展開。
從賈湖骨笛奏出遠古之音,到大運河畔重現昔日繁華,再到《黑神話:悟空》爆火海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文明基因植入新一代血脈。守護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對輝煌過去的紀念,還充滿對創造未來文明的想象。
今日之中國,是世界之中國,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主持修復柬埔寨吳哥窟周薩神廟、聯合中亞國家成功實現絲綢之路申遺、設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近年來,中國積極通過契約共踐、技術共享、人才共育、挑戰共克、發展共贏的模式,構建全球文化遺產保護共同體,協助國際社會提高文化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
文化遺產是文明的具體物證與集中展示,可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突破民族、信仰等認知藩籬,凝聚全人類的普遍心愿與共同價值。中國一直倡導各國攜手以敬畏之心守護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秉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以博大胸襟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每一處文化遺產都標注創造之美。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潮流,有文明的互鑒才能實現共同進步。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文明薪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既使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必能推動人類文明共同發展進步。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