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丨相均泳:致力打造能源發展的“中國方案”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新時代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順應全球發展大勢、適應時代要求的能源轉型之路。
北京市政協委員、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總經濟師相均泳,就是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堅定擁護者,更是這條中國能源轉型之路的忠實踐行者。
相均泳參加“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節目
篤學力行
相均泳身上有著山東孔孟之鄉那種好學求真的特質。早年在省內上大學,畢業后赴韓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回國后在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擔任講師。常人眼里,在重點大學當老師已經是難得的工作,一輩子衣食無憂。可骨子里對于知識的渴求和對研究的精益求精,促使他放棄優厚待遇,先后擔任韓國慶熙大學管理學院科研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直到現在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總經濟師。
當別人驚嘆于相均泳在履歷上一連串耀眼的經歷時,他卻始終認為,要在有限時光里,憑借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從而真正實現個人價值。
對于他來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開展了一系列創造性的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在那里的任職研究經歷,為他打下了學術和決策研究的堅實基礎。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指示,為中國智庫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相均泳積極投身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開啟了他的高端智庫工作生涯。在他看來,智庫是思想理論的容器,是理論話語的策源地和發散場,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智庫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國家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整體發展走向。
在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智庫工作,不僅要考慮政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還要考慮社會影響力,要面向社會為黨和國家的政策做宣傳。密集而飽和的工作,讓相均泳在這三個方面都取得了快速成長,他曾有過1年間寫出100多篇研究報告的高產經歷。
在這期間,相均泳和團隊多次參與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規劃制定和重大課題研究。由他們協助承辦的2016“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在西安舉行,相均泳和團隊完成的《“一帶一路”建設三周年進展報告》在會上正式發布,得到了國內外各方的廣泛關注。此后,他們還參與起草了中國第一份“一帶一路”白皮書:《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為配合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好地解讀“一帶一路”,他們完成了《“一帶一路”故事》叢書(六大語種),用深入淺出、易于國際傳播的語言向世界各國人士講述“一帶一路”的故事。
2016年在中國舉辦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20峰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是二十國集團智庫會議(T20)的承辦方之一,相均泳積極參與了相關會議工作,由他執筆的匯報材料,更是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并做了重要批示。
相均泳參加“北京時間”節目
為“中國方案”全球化不懈奮斗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強調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該倡議被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評價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方案”,目標是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構建跨國骨干網架,整合全球清潔能源資源。
對相均泳來說,之前的工作更多偏向理論研究。為了讓自己的研究成果給國家戰略布局提供更多決策參考,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綿薄之力。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的感召下,2017年,他毅然加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投身于實務工作。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是中國發起成立的首個能源領域國際組織,于201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擁有會員單位1346家,覆蓋142個國家,涵蓋能源、電力、交通、信息、金融、科技、氣象、環保等多個領域,并已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咨商地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觀察員身份。
在相均泳的參與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全球能源互聯網規劃報告》,提出分國內互聯、洲內互聯和洲際互聯三個階段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路線圖,制定跨國聯網標準,這是“中國標準”在全球行業樹立的世界級標桿。
目前,中國已建立了系統的特高壓與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制定企業標準356項、行業標準90項、國家標準44項,編制國際標準19項,特高壓交流電壓成為國際標準電壓。
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相均泳的研究涉及多個方面。他編寫了《全球碳中和之路》《中國碳中和之路》《破解危機》《中國清潔能源基地化開發研究》等10余部出版著作。參與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報告、“一帶一路”能源互聯網、全球能源電力綠色轉型創新實踐案例2023、全球能源互聯網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研究、“一帶一路”國家能源數據手冊等10項重大報告。他和團隊組織完成的全球能源互聯網解決無電、貧困、健康問題行動計劃納入聯合國高代辦會議成果清單,被建議向全球推廣。
在能源與產業協同轉型發展研究方面,相均泳和團隊完成的非洲“電-礦-冶-工-貿”聯動發展模式納入中非合作框架。開展“能源與產業協同轉型發展”“全球高耗能產業綠色發展與布局”“中國高耗能產業綠色發展與布局”,以及“綠電綠氫重塑新型工業體系”“新能源與高載能產業一體化規劃開發研究”等一系列報告。
完成了3項能源國際合作機制研究工作,其中“一帶一路”清潔能源和電力合作機制研究得到國家能源局重視,并在第三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論壇發布。成功開展“雙循環新格局下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戰略路徑研究”“跨國跨洲清潔能源電力互聯和貿易合作政策機制研究”等8項研究課題,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研究”“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思考”“沙伊和解與中東能源電力合作”等20余期研究專報。
與此同時,相均泳和團隊還注重研究能力的建設,構建支撐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的“中國經濟-能源-環境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中國投入產出模型”等研究工具和經濟社會數據庫。采用導師制、專家研討、調查研究等多樣化形式,不斷提升隊伍的專業能力、文字能力、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努力培養一支跨專業、復合型的研究隊伍。
相均泳全會期間接受采訪
為首都發展建言獻策
2023年1月8日,相均泳正式加入北京市政協這個大家庭,成為一名光榮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在全會期間,他作為新任委員有幸參加尹力書記出席的“堅持‘五子’聯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界別聯組會,并進行專題發言。對相均泳來說,這是組織對他的信任和肯定。
“成為政協委員后的最大變化是業余時間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這是相均泳的切身感觸。這些擠出來的時間,都被他用來參加政協活動進行委員履職,這讓他感覺業余時間更加充實,更有價值。
“企業數字化綠色化工作該如何推進?綠色北京戰略如何落地?”這是相均泳在市政協組織的零碳園區調研中一直思考的問題。他發現企業數字化綠色化仍然面臨諸多困境,而北京作為首都應該率先破局,做出榜樣。
帶著這些問題和思考,相均泳在北京民進經濟委會議上提出了《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全面推進數綠融合發展》課題,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由相均泳牽頭,和多名專家學者組成了課題組進行深入研究,民進北京市委也將數綠融合課題定為2023年度調研課題。
課題組馬不停蹄展開調研,腳步走過了北京、內蒙古、天津、四川、貴州、湖北六省市,與多地發改委、經信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門和高新區管委會、中小企業促進會等單位開展了十余場座談會,實地考察北京金風科技智慧園區、鄂爾多斯遠景零碳產業園等四家低碳園區,以及三峽、遠景、騰訊、螞蟻科技等二十余家企業,深入了解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的痛點堵點,聆聽一線企業意見建議,力求全面準確深入把握問題,找到切實有效的破局之策。
在充分掌握調研資料的基礎上,相均泳帶領課題組結合北京數綠融合發展現狀,深入分析主要問題,參考國內外先進實踐經驗,撰寫了《關于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全面推進數綠融合發展的提案》,總結數綠融合發展中的技術困境、協同困境、成本困境和要素困境,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作為民進北京市委的黨派提案向十四屆北京市政協第二次會議正式提出,并被確定為大會發言提案。
他還積極參與市政協“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包括“供水保障”“公園管理服務優化”“餐飲油煙治理”“居民住宅老舊電梯安全監管”“物業服務規范管理”等。作為“餐飲油煙治理”民主監督小組召集人,他參加了“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月度例會,并作了“深化公眾參與共治餐飲油煙”的發言,得到了小組領導和市生態環境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在“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平臺上,他深入了解市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高頻共性問題,較為全面地掌握政府部門的工作思路和計劃,從而提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讓政協履職融入到了首都治理實踐。
相均泳始終認為,履職不僅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做到“上接天線”;還要緊緊扣住首都發展戰略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結合個人專業所長,做到“下接地氣”,才能真正履好職盡好責。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