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要聞
學思踐悟 黨外人士談民主黨派、工商聯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之三?山東篇
藍色經濟高地 “魯”力向海圖強本期受邀嘉賓
孫繼業 全國政協常委、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山東省委會主委
欒 新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山東省委會主委
段青英 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山東省委會主委
本期主持人
本報記者 付振強 王慧文 修菁
編者按:經濟大省是我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始終念茲在茲、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深刻闡述了事關山東省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賦予山東省在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中的新使命、新任務,在“三個走在前”的基礎上,又提出一個先行區、一個新高地、一個增長極的新目標,為山東省闊步新征程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本期繼續推出《黨外人士談民主黨派、工商聯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系列報道,邀請部分黨外人士暢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在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中發揮的作用。
東部沿海,齊魯大地。作為黃海之濱璀璨明珠的山東省,以“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千年文脈為魂,憑借半島與內陸兼備的黃金區位,在新時代煥發出獨特魅力,持續吸引世人目光。作為全國工業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備的省份之一,山東省也是北方第一、全國第三的經濟大省。在中國對外開放中,山東始終是橋頭堡。錨定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這一目標,山東省正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加速向新、向綠、向海洋、向未來,布局海洋經濟、藍色經濟的前沿灘頭,為全國經濟大盤貢獻“齊魯力量”。
話題一:“挑大梁”既是經濟大省的重大政治擔當,也是經濟大省的重要發展機遇。
孫繼業: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對周邊省份、區域乃至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都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常住和戶籍人口“雙過億”,居民消費和投資增長潛力大,可以帶動周邊省市提升市場潛力和消費水平,進而提振內需、暢通國內大循環。山東省處于黃河戰略龍頭地位,地區生產總值約占黃河流域地區生產總值的30%,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作用重大。山東省還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區域、位于“一帶一路”倡議重要戰略節點,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有助于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挑大梁”既是經濟大省的重大政治擔當,也是經濟大省的重要發展機遇。經濟大省要把握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自覺將工作融入全國大局,用好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策紅利,深度挖掘自身稟賦優勢,在新征程上奮勇爭先,跑出經濟大省的“加速度”。
欒 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經濟大省挑大梁”,本質是要求我們以制度自信筑牢發展根基,以治理創新釋放市場活力,以全局視野謀劃區域發展。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承擔國家戰略使命,既要發揮經濟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備的硬實力,更要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軟實力。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我們將繼續發揮聯系廣泛、智力密集的優勢,在建言資政時既立足省情又著眼全局。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社會服務中深化對“中國之治”的理解與實踐。
在國家戰略使命中,作為黃河入海口,山東省創新“鹽堿地改良﹢生態養殖”模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依托全球首個藍碳交易市場探索海洋生態價值轉化路徑,這些實踐對落實“雙碳”目標、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節點突破意義。
段青英:山東省作為中國北方經濟的重要引擎,肩負著“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我們要充分發揮經濟大省的“壓艙石”和“助推器”作用,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充分發揮經濟大省的“領頭羊”和“排頭兵”作用,牽頭落實好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引領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齊魯力量”。
話題二:為全國經濟大盤貢獻“齊魯力量”,逐步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示范模板。
孫繼業:山東省在中國經濟地理版圖中占有特殊地位,農業產值居全國第一,工業產值居全國第二,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可以說,山東省的高質量實踐,涵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5個本質特征。
作為北方經濟的“領頭羊”,山東省是北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戰略支點,是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特別是過去的一年,山東省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制定政策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推出多個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成果捷報頻傳,全球首列碳纖維地鐵列車投入商運,12英寸碳化硅襯底、超大尺寸鈮酸鋰晶體全球首發,全球運力最強固體火箭“引力一號”點火升空,全球最大直徑智能盾構機“山河號”投用,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生產裝置“海葵一號”交付運營,濰柴柴油機熱效率第四次刷新世界紀錄,以實際行動書寫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答卷,為全國經濟大盤貢獻了“齊魯力量”。
欒 新:山東省以立體格局夯實發展根基:GDP連續5年穩居前三(2024年9.8萬億元),坐擁41個工業大類全產業鏈,農業總產值連續8年破萬億,青島港、煙臺港等億噸港口群吞吐量占全國17%。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空天信息產業成為典范:依托齊魯空天院等3大科創平臺,形成濟南衛星總裝基地(年產60顆)、青島超算中心(算力300PFlops)、煙臺火箭模塊總成基地的三角布局;培育出13家專精特新企業,構建“衛星制造—天基組網—遙感應用”全鏈條,實現農業遙感監測覆蓋全省83%耕地,海洋衛星數據服務全國25個港口。當前,山東省正在推動該產業與傳統船舶制造、智慧物流深度融合,催化出“北斗﹢近海養殖”“衛星遙感﹢碳核算”等12項創新應用場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作為關鍵戰略支點省份,山東省還要在鞏固農業壓艙石、筑牢工業壓艙石、制度型開放和安全保障、共同富裕試驗四個方面擔起重任,逐步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示范模板。
段青英:近年來,山東省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深入推進“三個十大”行動,著力塑造“十個新優勢”,聚力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當表率、做示范,為全國經濟發展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提出的要求,以更大力度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更大力度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以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開放,扎實推進今年92項重點改革任務,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以更大力度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每年辦好20項民生實事,著力打造共同富裕的省域范例。
話題三:加快推動齊魯樣板提檔升級,積極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孫繼業:在當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形勢下,山東省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厚望重托,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省提出的“三個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實處。
一是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努力建設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二是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的實力和水平,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金量和核心競爭力;三是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保護,保障黃河安瀾,為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作出更大貢獻。發展壯大現代海洋經濟,更好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積極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等內容,這些都是“挑大梁”的具體舉措。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要干字當頭、奮勇爭先,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東省下轄2個副省級城市、14個地級市,要擔起“挑大梁”的重任,需要各市共同發力,共謀發展,把山東打造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沿海城市要發展壯大現代海洋經濟,更好地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積極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努力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省內西部傳統農業城市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再加力,加快推動齊魯樣板提檔升級,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沿黃9市要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集成改革行動,持續改善流域的環境質量,講好母親河故事。同時,改革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加快構建“兩圈聯動、三核引領、陸海統籌、全面發力”發展格局,創新濟南、青島都市圈聯動發展機制,支持聊城、菏澤深化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支持臨沂、濟寧、棗莊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推動煙臺—大連“雙城聯動”。
欒 新:建議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聚焦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培育壯大十強現代產業集群;二是強化綠色低碳轉型,以落實“雙碳”目標為引領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擔當;三是深化鄉村全面振興齊魯樣板建設,加速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打造現代農業強省;四是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民營經濟法治保障體系,激發民營企業內生動力。
山東省16市既要彰顯特色稟賦,更須強化協同創新,在“百花齊放”中塑造整體優勢。一是深化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支持青島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濟南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煙臺發展綠色低碳港區經濟,濰坊創建立體化現代農業綜合體,構建各有側重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落實“強省會”“海洋強省”戰略牽引,健全區域協作聯席會議機制,在魯南經濟圈培育新能源全產業鏈,在膠東經濟圈搭建裝備制造協同創新聯合體,增強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性。三是聚焦“三個十大”行動計劃,建設智慧城市數據共享中樞、人才柔性流動平臺,形成研發在核心區、轉化在產業帶、配套在縣域的要素流動閉環。我們將發揮民主黨派的特點和優勢,通過組建智庫聯盟、開展產業鏈專項民主監督等方式,助力形成多點支撐、融合并進的省域發展新格局。
話題四:助力山東省扛牢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責任,真正干出“走在前”的樣子,干出“挑大梁”的擔當。
孫繼業:全國兩會結束后,民革山東省委會立即著手部署貫徹落實,圍繞聚焦“走在前、挑大梁”的目標要求,聚焦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熱點問題,找準履行職能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充分發揮民革特色優勢,在科技創新、海洋新質生產力、黃河流域水資源配置等方面選準課題深入調研,提高參政議政工作實效,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挑大梁”需要凝聚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精神偉力。山東是文化大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不僅有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沂蒙精神已經列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也成為山東精神的代表。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還要繼續助力講好沂蒙故事、講好山東故事,在“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基礎上,打響“好人山東”的品牌。
欒 新: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民進山東省委會以“三個聚焦”助力山東省“挑大梁”:參政議政方面,全年完成32篇調研報告(7篇獲民進中央優秀成果,2篇獲省領導批示),提交省政協集體提案10篇(大會發言1篇、書面發言2篇),報送社情民意信息1600余件(107篇獲政協采納,2篇獲中央領導批示);民主監督方面,圍繞人形機器人、空天信息、糧食安全形成3項專項建議并納入山東省政府政策工具箱;社會服務方面,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縣區行”28場,開展產業幫扶對接促成蒜黃產業升級;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講堂超千場(覆蓋1.2萬人次),健康義診惠及三縣千名群眾;捐贈圖書3萬元、助學物資3萬元、醫療藥品2萬元、特教軟件50萬元。
未來,我們還將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業產才融合、黃河流域要素交易中心建設、中日韓海洋合作示范區創設等領域深化建言,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制度創新。建議重點攻克綠色生產力培育、開放能級躍升、流域協同治理、社會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方面體制機制障礙,我們也將通過專項民主監督推動完善鄉村工匠培育、跨境數據流動等配套政策體系,為強省建設注入更強動能。
段青英:近年來,農工黨山東省委會團結引領全省各級組織和農工黨黨員積極投身“走在前、挑大梁”的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具體實踐中,充分發揮界別特色,聚焦中央和省委重大戰略部署,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議政建言成果,為山東“挑大梁”貢獻了農工黨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農工黨山東省委會還將把深化能源轉型改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化城鄉融合機制改革、美麗山東建設、深化營商環境作為建言資政重點,深入調查研究,精準建言獻策,扎實民主監督,積極助力山東扛牢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責任,真正干出“走在前”的樣子,干出“挑大梁”的擔當。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