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情民意
山東東明政協:“民情快遞”跑出民生加速度
在今年的山東省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談會上,東明縣政協主席劉廣珍以《深化“123”工作法,賦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質增效》為題,作為唯一的縣級代表口頭交流發言,分享先進經驗。據了解,該縣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僅2024年上報全國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就達36篇,榮獲2024年度全省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表現突出集體。
機制創新:構建全鏈條信息網絡
東明縣政協建立 “收集-整理-報送-反饋” 閉環管理機制,形成覆蓋全縣的信息網絡。在全縣14個鄉鎮(街道)設立政協委員聯絡室和信息直報點,聘任120名特邀信息員,延伸信息觸角。同時,創新開展 “委員走訪日”活動,組織委員深入社區、企業、農村,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通過實地走訪收集的《關于保留“大鐘表”等部分標志性建筑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完善建設公益性主題公園的建議》等12條信息,均被縣委、縣政府批示采納并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
數字賦能:打造智慧政協新平臺
近年來,東明縣政協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均采用了數字智能系統,依托智能信息平臺,搭建社情民意“直通車”。委員通過手機端實時上傳信息,實現信息處理 “零延遲”。平臺還設置了“民意追蹤”功能,對領導批示的重點信息全程跟進,形成工作閉環。數字化平臺建設整合政協在線APP、信息專用郵箱、政務服務端口等多元入口,構建起 “線上+線下”融合的民意收集網絡。
“沒想到反映的中小學門口亂擺攤、亂停車行為的問題,短短幾天就有了回應!” 家住漁沃街道南天正小區的居民胡女士通過線上留言后,在政協的協商監督下,很快收到了相關部門的解決方案。
精品導向:培育高質量信息品牌
東明縣政協建立信息選題庫,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切,定期發布重點選題。同時,邀請專家學者開展信息寫作培訓,組建 “信息智囊團”和“導師型”特邀信息員對重點信息進行深度打磨。今年以來,《關于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助力東明縣鄉村振興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內涵的建議》《關于持續推進“黃河禮遇”調解一體化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我縣村衛生室醫保定點,讓群眾更有“醫靠”的建議》等多件建議被縣領導批示,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雙向發力: 跑出民生加速度
東明縣政協注重信息辦理反饋,建立 “三見面”制度,即辦理前與委員見面了解意圖、辦理中與部門見面共商對策、辦理后與群眾見面反饋結果。今年以來,信息辦結率達100%,群眾滿意度提升至98.7%。
“一條信息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出行難題,學生上下學過馬路安全的問題,政協真是咱老百姓的貼心人!”城關街道東吳莊居民霍大爺指著縣第一初中門前的過街天橋感慨地說。這條由政協委員提交的《關于解決交通擁堵,架起護學橋的建議》,較短時間內便推動相關部門落地實施,惠及周邊3萬余名居民群眾。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東明縣政協通過“民情快遞”讓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為反映民意的 “晴雨表”、化解矛盾的 “減壓閥”、科學決策的 “智囊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東明政協信息工作的雙向發力,從來不是一時的 “沖刺跑”,而是持續的 “接力賽”。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集智“政” 策,“協”力同心,從承諾變為常態,打通民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記者 邵鈺 通訊員 解利民 )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