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牢牢把握“十個堅持”的重要要求 為首都發展貢獻力量——北京市政協委員第二季度學習體會摘編

2025年07月15日 19:33 | 來源:北京政協 分享到: 

編者按

第二季度,市政協圍繞“牢牢把握‘十個堅持’的重要要求,推進首都政協工作創新發展”,以政協報告廳、行走中的學習等形式,組織委員在理論學習與考察活動中,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思想偉力。各專委會圍繞第二季度學習主題共召開學習座談會30次,140余位委員交流發言。委員們提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大會上提出的“十個堅持”,是對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和特點規律的深刻總結,也是新時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協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將各項要求貫徹落實到履職的各方面全過程,做“有溫度、有擔當”的政協人,不斷開創首都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委員們還從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引領作用、助力首都綠色發展、深化區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議,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北京篇章貢獻政協力量。

增加地鐵出行吸引力 助力首都綠色發展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潘秀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作為市政協人資環建委的一名委員,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對標對表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服務和助推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既是職責所在,也是使命所在。結合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近年來的實踐,建議下一步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在完善綠色出行服務上下功夫。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全面提升首都地鐵“安全、便民、暢通”能力和水平,增加地鐵出行的吸引力。高質量做好新線開通,大力推進既有線網優化提升,不斷擴大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范圍和質量;精準匹配客流特點,科學優化運營組織,采取重點時期延時或提早運營等多種方式,有力保障乘客出行;持續推進多網融合發展,提高地鐵換乘、與“七站兩場”重要交通樞紐以及地面公交的接駁便利度,系統性優化公共交通供給。

二是在推動城市軌道交通綠色轉型上下功夫。持續優化列車行車組織方式,提高線網運行效能和能源利用率。持續拓展節能減排技術裝備應用。充分調研和學習借鑒同行業以及相關領域先進經驗,積極建言獻策。

三是在推廣綠色生活方式上下功夫。積極傳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倡導低碳生活,廣泛凝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社會共識。深化綠色辦公意識,持續推進各類業務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做好界別群眾的貼心人,團結集聚各方人才助推綠色低碳發展。

以人工智能教育賦能首都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委員、國能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李娟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6000億元,但高端人才缺口達500萬,2024年AI專業在校生僅4萬余人。這一矛盾凸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迫切性,更彰顯政協科教委委員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戰略責任。建議北京強化政策引領,構建全周期培養與全社會普及的育人體系,以人工智能教育賦能首都高質量發展。

一是分階段構建教育新范式,打造“小學啟智-中學培能-大學強基”的螺旋式培養體系,通過少兒科普啟蒙、趣味編程、實地參觀等,培育學生科學思維,以中學生科學實驗、算法設計、下廠實習等強化學生工程結合能力,依托高校前沿實驗室深化產學研融合。

二是全方位推進技術普惠,建立“學校教育主陣地+社區教育延伸面”的立體網絡:開發覆蓋城鄉的智能教育平臺,通過AI診斷系統精準提升薄弱學校教學質量;在170個街道設立“銀發數智課堂”,幫助老年群體掌握基礎數字工具,并通過“AI創客驛站”推動居民參與技術實踐。

三是全過程植入倫理教育,將“技術向善”理念融入課程體系:在中小學設置《AI與社會》通識課,引導青少年識別算法偏見;在高等教育中建立“技術倫理審查”制度,筑牢“技術向善”價值觀。以“教育鏈銜接、普惠網覆蓋、倫理線引領”三維聯動,實現技術賦能與人文培育的深度融合。         

此外,還應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構建“委員提案+部門落實+企業參與”的聯動機制,組織人工智能學會、學校、人工智能企業成立產教融合聯盟,建立“雙師型”實訓基地,實現企業導師進課堂,學校科研入車間、進工廠。

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引領作用提升體系化創新能力

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 楊旭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引領作用,對于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引領作用方面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聚焦關鍵科技領域和重大前沿方向,加快產出關鍵性、原創性、引領性重大成果,努力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一是要聚焦核心領域,明確戰略定位。北京市應充分發揮戰略資源集聚的獨特優勢,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關鍵科技領域和重大前沿方向,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政策引導,推動更多重大原創性突破。

二是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高質量發展,開展有組織科研和協同攻關。通過大兵團作戰,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和原創性成果的產出,提升體系化創新能力。

三是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通過參與國際科技組織、國際會議和國際合作項目,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科技創新的國際化進程。依托一流科研機構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新平臺,積極吸引國際優秀科學家來華開展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四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加強對科研人員的思想政治引領和精神文化感召,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引導廣大科研人員求真務實、嚴謹治學,力戒浮夸浮躁、急功近利。

深化京澳合作推動更多北京企業走向國際

市政協委員、香港高通資本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馬志剛

作為港澳委員,應始終與祖國站在一起,積極作為、勇于擔當,為京港澳的合作不斷開辟新局面、注入新動能。結合北京與港澳協同發展的現狀,建議深化京澳合作,推動更多北京企業走向國際,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京澳在智能先進制造業上具有高度互補優勢。應鼓勵北京企業赴澳門設立創新分支機構或項目實驗室,結合澳門在中葡平臺、國際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制度優勢,探索“前端研發IP與生產在北京,場景試驗在澳門,國際轉化向葡語國家”的新路徑。

第二,北京擁有一流的高校與科研機構,科技創新能力領先全國。建議發揮澳門在知識產權保護、歐洲與葡語市場準入、一級市場資金較充裕等方面的優勢,加速北京科技創新成果在全球轉化。共建“京澳科技成果展示與轉化中心”,定期舉辦聯合路演、項目對接與投資洽談活動,為兩地科技企業和科研團隊搭建高效對接平臺。

第三,進一步加強北京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支持對外合作的政策力度,鼓勵北京企業走向全球。探索建立“政策企業回應服務機制”,對企業關心的審批、版權、跨境數據與融資等領域的咨詢幫助形成可追溯的閉環反饋,加快北京企業開拓中東、亞非拉等新興市場。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片 |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 综合专区亚洲无 |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在线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