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戰記憶
郭沫若作詞、賀綠汀譜曲的廠歌
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廠奉命西遷重慶,以保存民族兵工業之實力。次年工廠更名為二十一兵工廠。當時擔任廠長的李承干治廠有方,素來重視職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他說:“必須有一部分不為環境所移、不為惡勢所屈的志士,砥柱中流,為人準則,造成一股激勵人向上的風氣,國家方能圖強。”
為教育職工沿著正道團結前進,李承干多次請文藝界的朋友代寫廠歌,均未取得理想之音。后來有人就建議他去請郭沫若。他們在日本留學期間早有交往。郭沫若對李承干管理的工廠也頗有好感,認為它有勤儉求知、廉潔公正的風氣,在當時的社會里是一個難得的好集體,就欣然接受了李承干的請求,并提出詞作好后由他去請賀綠汀先生譜曲。很快,由郭沫若作詞、賀綠汀譜曲的《第二十一兵工廠廠歌》完成了:
戰以止戰,兵以弭兵,
正義的劍是為保衛和平。
創造犀利的武器,爭取國防的安寧,
光榮的歷史肇自金陵。
勤儉求知,廉潔公正,
迎頭趕上,盡我智能,
工作是不斷的競爭。
我們有骨肉般的友愛,
我們有金石般的至誠。
我們有熔爐般的熱烈,
我們有鋼鐵般的堅韌。
量欲其富,質欲其精。
同志們,猛進!
同志們,猛進,
猛進!
以李承干為首的廠領導認為此曲反映了廠訓,反映了兵工廠的一貫主張及對時局的正確態度。全廠職工也認為歌曲寫出了自己的心聲,為之振奮。此后,雄壯的《第二十一兵工廠廠歌》就在嘉陵江畔上空回蕩,激勵著全廠職工同仇敵愾,奮發猛進。
李承干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51年民建,曾任民建第一屆中央常委。
(本文由民建中央宣傳部推薦)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