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與第一書記 · 同吃同住同勞動
“三同”日記·黑龍江篇丨25米有多遠?
圖為鋪路現場。 本報記者 李寅峰 攝
25米有多遠?
寥寥四五十步而已。但對身體各有殘疾的趙明利一家來說,從家門口到村道的這段距離,走得卻不太容易。
7月8日,多云轉晴。本報“三同”小分隊來到黑龍江省嫩江市前進鎮聯合村的第二天,就參與了一項每個人都不曾親歷過的“大工程”——鋪路。施工現場,就是該村脫貧戶趙明利家門口。
事情的緣由要從上個月說起。彼時,鄭志偉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與隊員曲鵬澍、李佳姝一同進駐聯合村。入戶走訪中,村民趙明利家門口到村道間的那段土路,讓大家看著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家里住著三口人,70多歲的老父親一級盲,趙明利兩口子腿腳都不方便。沒幾步的門前路,坑坑洼洼,晴天滿是土,雨天都是泥。可想而知,對這樣一個殘疾人家庭,有多不方便?!闭驹诼愤吥繙y著路況,鄭志偉連連嘆氣:“你看這助步車,只能停到村道上。路不行,開不到家門口?!?/p>
“來駐村,就要實實在在給老百姓干點事兒,牽掛他們的冷暖,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這是駐村工作隊三個人在一起時說的最多的。
“干就完了!”本職為公安干警的鄭志偉說話利索,干事更是雷厲風行。
買磚,買水泥,雇小貨車運輸,頭天晚上該準備的都已準備好,鄭志偉還是不踏實?!?000塊磚不少呢,明天要辛苦大家一起卸車,然后咱們一起鋪路。”晚飯后在院子里乘涼,他依然念叨著,“這是個‘大工程’,大家干完活肯定都是‘腰酸背痛腿抽筋’?!?/p>
在工作隊里,鄭志偉不僅是第一書記,也最為年長,“鵬澍、佳姝和我姑娘年齡差不多,又都是城里長大的,沒干過這活兒。”話語間帶著不忍。
第二天一早,匆匆吃過早飯,駐村工作隊和“三同”小分隊成員就趕往趙明利家。遠遠地,正巧看到運送沙子的鏟車開過來,這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崔晶幫忙協調來的。不放心的崔晶又專程跑來兩趟,看看現場還需要啥。
很快,運磚車到了。男同志迅速攀上車卸磚,女同志也戴上手套一摞接一摞地搬著。沒多一會兒,車空了。拉磚的師傅都有些驚訝——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干起體力活一點也不含糊!
緊接著,運磚的、鏟沙的、和水泥的、找平的,大家各自忙活起來。現場熱火朝天而又一片歡樂,村里幾位老鄉也主動過來幫忙,“臨時施工隊”更加強大了。
臨近中午,日頭漸高,每個人淌著汗,臉和胳膊都曬得通紅,工程也卓有成效——大半的路面已經煥然一新。趙明利和妻子喊著大家歇息、吃飯,駐村工作隊和“三同”小分隊婉拒了。
“我們特意給你們買了燒雞、鹵肉,中午好招待一下老哥幾個。還有你花的200塊水泥錢,我們來出!駐村工作隊幫你修路,絕不能讓你出一分錢!”推讓再三,接過鄭志偉硬塞過來的200塊錢和一袋熟食,趙明利眼里閃著濕潤的光。
午飯后,天氣轉陰,風雨欲來。大家加快了進度,小推車跑了起來,沙子翻得更快。雨點落時,順利竣工。
“完美!”滿身汗、滿臉花的施工隊員們擊掌相慶。
趙明利和妻子相攜著出門,看著這條剛剛鋪就的小路上,笑容格外甜。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