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天津市政協委員傅雅寧:打通“京研津轉”堵點 破局天津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瓶頸
天津航空航天產業憑借扎實的工程化量產能力支撐國家戰略,為實現從“配套者”向“生態引領者”的跨越,建議如下:
一、 補鏈強鏈,構建“北方空天制造極”。依托空客產線及天津港樞紐,爭取在津布局C919北方總裝基地,配套建設航電研發、復材制造、適航認證、航空培訓“四中心”。盤活濱海高新區閑置廠房,擴建智能化動量輪產線,定向引入太陽能電池板等核心部件企業,補強衛星產能。依托空客總裝線在保稅區打造“大飛機走廊”;以五一八所為核心在高新區形成“衛星智造谷”;圍繞航天長征火箭基地在開發區構建“火箭創新帶”。
二、 優化空域,打造“低空經濟先行區”。聯系相關部委,開放海上油田巡檢、醫療急救等應用場景,支持直升機、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常態化運行。建立協同平臺,爭取天津自主管理無人機物流、通勤及試飛空域,推行“一鍵申報、實時批復”模式。部署北斗增強基站、無人機起降場及低空通信專網,保障高精度導航需求。
三、 完善機制,激活“創新轉化引擎”。支持五一八所事業單位市場化轉型,成立商業子公司,并賦予融資自主權,3年內建成衛星智能產線。以航天神舟公司為試點,推動將技術審批權下放天津,建立“白名單”豁免重復審批。建設共享中試平臺,開放火箭回收、復材工藝驗證場景,推行“設備會員制共享”。
編輯:李敏杰